从月初就忙着开题,虽然并没有那么严格,整个人却因此惴惴不安,因而把前端技术学院的task耽误了,以至于没有达到自己的目标。月中才开完题,然后是找方法、设计并准备实验,接着便是焚膏继晷的做实验,于是把学习前端就搁置了。这样就上了一口火,待到某日,闻得一师姐凭学历跨专业找到较好的差事,心下竟也宽慰起来,又充满希望了。
五月因种种忙乱,只阅读了7本书;至于电影,也只是在边做实验的时候边三心二意的看了几部华语,倒是,把【欢乐颂】看完了。
1.情人
在我印象中这本书好像是很有名的,有名到和萨特、和王小波、和【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相提并论,但是当我读完的时候,并没觉得。
的确,这本小说写出了一些东西,但是于我,这只不过是和【且听风吟】一个水平,写了主人公、主人公家人、男主的孤独,从这样一小圈人折射更大的世界的孤独,然后写了一种不能爱的深爱,就没有了。这种孤独的描写太过简陋,太虚幻,不像米兰·昆德拉的人物,血淋淋的呈现了孤独与不能承受。
小说篇幅很短,读的时候让我想到了【扶桑】,同样是异国的相爱,或许【扶桑】的东西更真切。
2.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初读以为奇,后方觉尽官场姿态,而各怪现状颇感雷同,及至最后一回忽然大厦倾塌,似稍过牵强。
有趣的小说,学到了防人之心且不说,单是字与意,就学了不老少。作者开上帝视角,而从言语中就能感到他的世故成长。一直觉得他给人起的名字定是谐音的,但是却没破译几个,只读到“卜士仁”那一节,暗自好笑,想先前写到的比他不是人的太多,为何单就把这一名字给他了,然而“卜子修”却实至名归。
讲了很多怪事,所以我们知道其实坏心眼的人那时候就有了。枭獍之徒总是类似的,或者说整个怪现状的事也都总是类似的,我不太感兴趣的官场,被描述的最多。
在书中添了许多诗词,觉得莫名其妙。而关于清朝生活的描写,不少却也不能算多。总之,是一本好看的书。
另外,作者关于古书的两个看法让我很惊讶,一是各书各执己见,结果导致年份各不对应;二是书多以讹传讹,记载之事(如孝廉)多不见得真。看来不能以为作者时代太早就歧视,很多人的思考真是和今日不差什么的。
3.送你一颗子弹
读的我尴尬症都要犯了,刚读的时候还准备看【沉默的大多数】,搞得我连王小波的杂文集都不敢看了。
一个豆友评价的好:不过是一堆以前写过的矫情博客重新整理后就出书了,的确,一点高度都没有。读过这本书给我的创伤,使得我连【观念的水位】和【民主的细节】都不敢尝试了。
不过是生活中一些吐槽,关于自己,关于电影,关于读后感之类,表面上是作者灵光一现,对生命的思考或者脑洞打开,但实质上呢,全是抖机灵,怪不得啊,现在是个人就能出书。
4.红与黑
这本书读的时间可够长的,而且,没有很读懂。
只是明白了红与黑都是什么,然后可能是因为对历史背景和文化不太了解吧,很多情感感受不到。而且很多书评提到了理想与现实,然而我却看到的是描写了太多乏味的爱情。瑞那夫人暂且不说,单说马蒂尔德这段就够畸形的,俩人也是别扭。
5.一地鸡毛
刘震云的确是一个优秀的剧作家,没看过这电影,但是觉得满满的冯小刚风格。
这是一部中篇集,能读到各式各样的辛酸,还有一些类似于官场小说的感觉,但是,这就是生活啊。
也许最著名的,当属【温故一九四二】了,作者连讽刺都显得朴实无比。
【一地鸡毛】与【单位】里的小林或许是一个,都是在生活中挣扎的小人物,感同身受的时候,觉得人生不过如此。
6.丑陋的中国人
这本书,不能给好评。
作者或许在当时能算得惊鸿一瞥,但这水平放到现在也就是个喷子。刚开始还能稳重的说出重点,而到后来就是一通乱骂了。我向来认为,指出问题而不解决问题同时还冷嘲热讽的,就是喷。
一部评价为最具影响力之一但我却觉得名不副实的杂文集。
7.废都
怪自己读完了也不知道这本书写的主题是啥,但是仔细想想,读完【红楼梦】的时候不也是没有主题么,一个道理,只要读过后能体会到那种颓废与荒芜就够了。
“从此后,每本书都像你”,这句话是对【红楼梦】说的。这本【废都】的感觉,也很像红楼。而且在书中还出现了判词,收破烂的也像癞头和尚、跛足道人,四大名人对四大家族,也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这些相似点太多。
然而令我失望的,是我看不出感动的东西,看到的只是戏谑和讽刺。比如最后的“狗眼看人低”,还有老太太的满嘴神鬼让我觉得有趣。
关于最令人诟病的性描写,我真的烦得要命。没读之前不以为然,没想到读了之后发现真是超出自己想象,读的好恶心。也觉得可以用别的方式代替,这样的描写真觉得不舒服。
本月的惊喜,只在于我杰伦出的新曲【前世情人】了吧,网友戏称“四月女婴作曲拯救网瘾父亲”,当真好笑。
另外,还有学长的讲我“再不能更靠谱”的慰藉,师兄“发一篇中文就看齐,发一篇2的SCI就超越”的安慰,以及越来越完全的人生观。我行我素没什么不好,自己开心最重要。
但是又一个缺点我是不会改的,争强好胜,这是我的得以存活的傲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