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个小纪写出来也是给自己消遣的,这不是我激情相较于化妆品行业来说,只是我一直内心的疑惑而已。美国的星巴克享誉全世界,自打进驻中国以来独得国内很多年轻人的推崇,觉得很高端的样子,你说你喝咖啡没在星巴克拍过照你都不好意思说你喝过咖啡。
可是问题来了,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我们是没有那洋枪洋炮的咖啡文化,可是也有属于我们中国人自己喝着苦心里甜的茶文化啊。可惜的是每次与朋友谈论起茶馆这类事情,好像年轻人印象中,中国的茶馆都是长辈们才会去的地方,你没个啤酒肚,没个几千万的生意谁往那地方去啊。说到这,中国的文化有一个很奇怪的点,我们很多传统文化在传播上常常出现断层,所谓之断层就是传到某一代卡住了,传不下去了。上代人觉得甘之如饴,下代人觉得无趣刻板。比如:茶文化,戏曲,民间小调,饮食文化等等。结果就是常常将我们认为的文化卡在了一个不尴不尬的位置。这是为什么呢?其实就是因为两个字——无趣。
这种无趣,往往是双方造成的,一个一个说。
我们的上一代人啊,有时候会有一种错误的观点,觉得不变就是好的,觉得雷同就应该的,觉得安稳就是幸福的。不得不说,这样的观点是正确的,但它很无聊,缺乏激情,因此它对应不上年轻人。这种观点过于固执的长辈往往很多时候都是家庭不幸福的来源。本文姑且不深究这个问题,我想说的是,这种思想观念对于很多文化的传播和发展都是如吃到肚子里的大蒜,虽然不能改变你,可是却会一直齁着你,让你一张嘴就先恶心一下。比如吧,有些长辈啊,看到电视上有一些什么老歌新编啊,就会皱起眉头噘着嘴,翘着二郎腿点着手指开始点评了“哎哟,这都是什么破玩意儿,这电视现在还能不能行,看给我们原来的老歌改成什么样了,简直就是把我们的好东西给糟蹋了”,说这话的时候啊其实他们往往并不在乎人家改的到底怎么样,有没有受到年轻人的接受,甚至我有时候都怀疑他们到底有没有听过这老歌的原版,反正他们内心的想法就是,“不能变”、“我们那时候的东西是最好的”,要是你跟他说,现在很多年轻人喜欢啊,得到的就是一句“你们就是这样被带坏了”。这就好比小孩子不喜欢吃青菜,但是大人都说青菜对身体好多吃点,可是怎么喂孩子都不吃,这时候来了一大厨,他把青菜做出了麦当劳的味道,可是大人不高兴了,埋怨道“你干嘛呢,你把我的青菜都做坏了,我就是让我孩子吃这个青菜味”,这是不是太理想化了一些呢?
说完上一代人,我先得表明一下,我所说都是就事论事,没有大规模诋毁一代人的意思,我诋毁的只是那些卡在两代人之间的思想问题。接下来也的确该反思我们自己了,我们现在的年轻人。不想用什么80,90这样的代号区分,因为那种划分常常是80吐槽90,90吐槽00的吐槽大会而已,没有任何意义。我想说的是我们对待这类事情的思想态度问题,是我自己的反思。我们很多年轻人啊,包括我自己,有时候不经意间一不小心就会流露出一种情绪,一种瞧不上自己本土文化的情绪,我不是社会观察大师,想不太通透为什么会有这么一种普遍情绪流窜在年轻一代中间,觉得自己的文化土,一点儿也不高大上。就拿一日三餐来说,你早晨喝杯牛奶吃片面包就比我出去喝碗胡辣汤高大上,你中午吃个牛排配个沙拉就比我去吃碗刀削面高大上,你下午喝个下午茶陪着两个死甜死甜的小蛋糕就比我。。算了劳苦大众不吃下午茶。问题就是我就不明白了,怎么了?怎么一个吃西餐的就瞧不起吃刀削面了,你那一份沙拉也没多贵啊。我疑惑的是这问题究竟是出在哪了。听首歌你告诉他这是外文歌,就是听不懂也得跟着摇头晃脑说好听,可是换成你自己的母语,你就觉得LOW了。这样的情绪相较于上面说的上一代的观念,我个人认为对于本土文化的发展会更加的有害,因为年轻人是社会传承的动力和未来,这种思想若是广泛开来,还有几个人会从事发展传承这些本土文化,更有甚者自己不做去还嘲讽那些努力做传承文化的人。说实话,也是心疼那些人,一边做着实事,被上一代人的某些人骂他们毁了中国文化,被下一代中的某些人骂LOW。这样想来,哪里会有那么多的勇士,所以文化传承的瓶颈显而易见。
说回正题,中国为什么没有星巴克,其实是可以有的,我们也可以把茶文化做的年轻化,便捷化,我们也可以把属于中国自己的糕点什么桂花糕啦,栗子酥啦等等做的更精致,更美味,更便于拍照。仔细想想,使劲的挖掘一下,大胆的实践一下,大家的心态更平和一些,未尝不可能将我们自己的文化传承的更流畅,更源远流长。
哎,歪了题不歪心的随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