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转了个网络段子给有小孩的同事逗趣:
“为什么家长只看分数?/废话!你以为他们看得懂题目吗”
她说,“是这样的呀”。然后说:“你以后有小孩,要都看懂才行。”我说:“我看不懂的,我只要会拍马屁就行了:考的挺好的呀~考不好没关系呀~这次题目出的有点难~成绩有点起伏很正常的呀~总有擅长的和不擅长的领域嘛~”
具体精神如这个网络段子:“年度最佳微小说:《宽容》(仅72字) 娃儿拿回成绩单。/老爸:数学0分,语文1分?/娃儿点点头,颤抖中...…/空气凝结,气氛无比恐怖,感觉不太妙....../老爸深吸一口旱烟,说道:崽儿,你有点偏文科哟!�”
真实案例就是我爹和我的故事了。
我小学一年级的时候第一次考语文,79分,其它小朋友都是98、99、100分。没见到90以下的。但是我那时候刚从幼儿园毕业不久,没概念,我觉得79是个很大的数字,很开心。我爹看到我的分数,啥也没说,把开开心心的我接回家了。很多年后我问我爹为啥当年没说我,他说他想人家小朋友都是爸妈教过的,我家宝宝是自己学的。他就是这样自己说服了自己。所以语文后来一直是我最好的一门功课,在哪里都是。
现在大家都很担心小朋友的教育,好像输了就会怎么样一样。其实这种担心和焦虑对小朋友的损伤更大。
我以前的工作是给企业做上市的,后来做投资可能上市的公司的工作,所以工作以来我接触了很多企业家。这里面本科是我国排名前十名校的毕业的企业家想来想去可能最多只有两三家,不足5%。大部分是开始没有考上大学的人和普通大专院校毕业生构成。
统计学早已表明,我国古往今来历代状元有大成就的比例和他们在考试中的成就完全不成比例。
为什么呢?
我想是因为我们的教育系统是一种有标准答案的填鸭式教育。它不给小朋友以独立思考的空间。而且连续十几年,每天十几个小时学习,是违法生物学本性的做法。很难想象一只本来活泼好动的猴子,可以忍受每天那么多个小时的端坐,完全违反我们的生理规律。
这两件事情,都要求我们违反和压制自我,接受灌输、违背作为人本身的身心发展规律。做到这一点的方法就是:听话。越听话就越适应应试教育,但是越听话就越丧失自我。
当我们来到社会上,在无数的抉择中,再没有一条可以保证我们成功的路,我们只要听话继续走安排好的路就可以让我们在竞争中保证胜出;但是,我们又没有足够强大的自我,在无数的选择中确认和相信自己的判断,只能在无数的彷徨中迷失,不明白被承诺好的幸福去那里了。
不是说好考上大学就好了吗?不是说好结婚了就好了么?其实什么也没好。我们无限焦虑,有着普遍的不安全感,没有一件事情再是确定的了。我们不知道为什么。
而并没有特别适应应试教育的人,以及各种原因没有接受多年应试教育的人,其中有一些反而获得了自我生长的空间,保留了自我和自我抉择的能力,在探索中成长,走出了自己的路。
所以,我想,输在起跑线上,也许是个伪命题,如果父母足够坦然,也许反而是赢在了起跑线上。
我小时候,我妈忙于工作,接送上学放学,开家长会,都是我爸在管。我考的好,我爸很开心,考不好我自己难过,我爸因为我难过而难过,从来没责备我。后来我问我爸,他说原来想我考上中专就好了,后来发现我考上我们那边很好的重点中学,很意外。
上高中的时候,我在竞赛班里,每个星期的物理小测验都是不及格,高一结束,成绩单上平时成绩是鲜红的56分。我爸从来都不批评我,只是心疼我辛苦,每天给我买各种好吃的。
我想我爸在我学校教育的过程中很好的保护了我,对我的成长有很重要的正面作用。
对小朋友们的学校教育,爸爸妈妈们放松一点啊,焉知非福呢~
(本文引用段子和图片来自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