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一位领导,父亲去年去世,留下了陪了父亲四十年的后妈。丧事上除了领导和一个妹妹,七个儿女没有一个,感谢后妈对父亲多年来的照顾,和对他们弟妹的养育之恩。却都在算计做为离休干部的父亲的丧葬费如何分配。甚至丧事后扬言,从此以后,后母和他们再无瓜葛。
不知这些都是成年人的儿女,是在为他们早死的母亲讨公道,还是在为他们凄苦的少年时期抱不平。
我不相信他们没吃过后妈的一口饭、没穿过后妈做的衣服鞋袜。
他的父亲是抗战积极分子,后参加地方建设,从河北来到山西,她的母亲也是。在那个鼓励生养,奖励英雄母亲的年代。人们没有计划生育意识,再加上多子多福的思想。每家都是五六个孩子。
他们的母亲连续生了六个儿子,每个都相差两岁,终于第七个生了个女儿。
他的母亲非常能干,心灵手巧,人也长的漂亮。在那个物质非常匮乏的年代,一件红毛衣,是女人们的朱砂痣,他的母亲就有一件,而且最重要的是会织毛衣。经常有人让他母亲教织毛衣。
四十多岁的领导,现在说起来还满满的自豪,还笑着说,经常有人借他母亲的那件红毛衣去照相,还回来的时候就少不了几只虱子,他那特爱干净的母亲,就又洗又晒。往往还没干透,就又有人来借。
这也许就是他对母亲不多的记忆吧!
虽然他父亲是工商局长,母亲是交通局会计,工资收入算是多的了。但架不住物资匮乏,全家大小九口人的衣服,鞋子,都要他母亲一针一线缝制。他的母亲终于积劳成疾,突发心梗,离他们去了,年仅38岁。
那年他七岁,妹妹五岁。母亲出殡的时候,他和妹妹,还是和小伙伴们一起玩的不亦乐乎。他们并不懂得从此没有了妈妈。
他母亲去世第二年,他父亲又从他们老家河北,娶回一个比他小十七岁的女人,带着一个三岁的儿子。
我真的很佩服这个成为他们后妈的女人,佩服她的勇气,嫁入这个正值青春叛逆期的,七个孩子的家中。她带来的儿子也随了上面的六个哥哥,排行老七。又过了一年,又生了两人共同的女儿。活脱脱杨家将的阵势,七男二女。
人们说,他们家的孩子,就像豆荚里成熟了的豌豆,靠着自己的力量,能蹦多远就蹦多远。没有别的出路,刚够参军年龄的老大、老二,不顾父亲的阻拦,相继去了部队。老三父亲安排到了工商局上班。老四、老五也慢慢自谋出路,直到后妈过门的十一年,我们的领导也高中毕业,参军去了。
没了亲娘,少了温暖的家,让他们弟兄没有一丝的留恋。兄弟间也少了平常人家的手足亲情。对父亲也是怨恨多于感恩。
一大家子人的生活,仅靠父亲一人的工资远远不够,后妈在街上摆了个杂货摊,赚一点零花钱补贴家用。先后给七个儿子娶了媳妇。现在想想,也是多么的不容易啊!
后妈并没有来他们家享福,而是和父亲一起承担家庭的重任。特别是近十多年,他们父亲身体很不好,心有怨气的儿子们没有照顾一丁点儿,甚至都不屑多看一眼。多亏了后妈的悉心照顾。这么多的儿女,只有领导和后妈与他们父亲的女儿,和父母亲近。也只有领导一个儿子称呼后妈为妈的。
不知道,领导的后妈,现在是不是后悔一时冲动,做了人家的后妈。付出心血,却不被理解。不知带来的儿子,能否理解母亲为了自己所受的委屈。
所以说,万不得已千万不要做人家的后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