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好友小聚,芳因姗姗来迟作为我们声讨的对象。问及原因,芳愤愤地说,“我都是被我家俩儿子给拖累的。哪像你们这些小妖精,一个个描眉涂眼的,真是让人羡慕啊。”
“你什么时候俩儿子了?”芳白了我们一眼,“一个真儿子,一个老公呗。我算看明白了,这女人一结婚生孩子啊,那就只剩下围着这俩儿子在转了,哪还有自己啊......”
芳的这席话,如一石激起千层浪,温馨小聚演变成含血带泪的控诉大会。
“人家开着车说接送孩子不方便,我骑着自行车,又是接孩子,又是做家务,还得辅导作业。”
“你那位不错了,我们家那位更有意思,人家说上一天班太紧张,好不容易到家,该放松一下了。吃完饭撂下碗筷,往书房一钻就OK了。”
“你们都知足吧,每次出门穿衣搭配,我老公不是说这件透,那件露,就是说颜色老气,不够时尚,害的我换了一件又一件。”
“我来这聚会一个小时,我老公已经打了五个电话了,还让拍个视频发给他。你说气人不气人。”
再看看来的这几位,虽不能说是花容月貌、才华盖世,但也曾是相貌端庄、品学兼优,毕业之初的“你若精彩,蝴蝶自来”犹在耳旁,而现在似乎都成了一个个黄脸婆+怨妇+叨叨嘴。
感岁月无情?还是叹世事多变?
“女人啊,就得好好爱自己。”华一语道出真谛,却让我想起暑期读过的一本书《爱自己的人自带光芒》。
它的作者雅基·马森是一位英国注册心理咨询师,拥有咨询和临床心理学硕士学位,从事心理学临床工作,开设讲习班及培训,同时还是一位新闻工作者和心理学专业写作者。
问题是成长的开始。
40岁生日过后不久,参加表侄女的30岁生日聚会时,她不慎在大庭广众之下滑了一跤接着摔倒。
那“砰的一声”连同之后的“劈裂声”,引来他人的“屏住呼吸”和关心询问。
而作者却不顾身体发颤和恶心,一副若无其事兴高采烈的样子,“我没事,我没事,接着跳。”
接下来,作者忍着换挡的痛,开车回家,只因和先生说好回来由她开车;面带笑容,用受伤的胳膊划着船的“纯粹的疯狂”画面。
所有这一切,都源于作者从小到大所受的教育“不要小题大做。”直到她的那条胳膊被挂上“美丽的挂带”,才使得她摆脱内心信仰的纠结。
她的继女发给她一条很有洞察力的短信:“离火刑柱远一点儿,别做圣母。”这唤醒了作者的潜意识,尝试性地迈出了解除“圣母诅咒”的励志成长之路。
也许正是她兼具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作者在《爱自己的人自带光芒》中不仅解读了什么是“圣母诅咒”?受“圣母诅咒”的人有哪些类型?还分析了为什么会受“圣母诅咒”?更难得的是探究到摆脱“圣母诅咒”的方法和技巧。
“圣母”与相貌无关,是指行为上的圣母,即一个人的行为方式让别人感到舒服自在,并发自内心地称赞他/她。如,“啊,他/她真是一个好人。”
本文开头的故事芳就是典型的“圣母”型妈妈和“圣母”型伴侣,当然生活中还有“圣母”型同事、“圣母”型朋友等类型。
当然,“圣母”也无关性别,它指向的是那些把友善待人当作唯一的行为准则却因此受尽委屈的人们。
他们多是自身能力强大的人,只不过他们把大部分能量用于满足别人的需求、赢得别人的好感和认可,却没有真正地好好地爱过自己。
每个人都有脆弱之处。没有谁能做到方方面面都保持着沉静,我们都有一小块儿被施了诅咒的的脆弱区域。
那天下班一出办公室,主任迎面走来,“这天真不好,我车限行,你开车回家往哪走?把我送回去吧。”
因车限行本不打算回家的我,内心里也咯噔了一下,说出口的却是,“正准备走,顺带就送回去你了。”
那天的结果是,送他到家后我就把车停到他家附近,打车回到单位。两天后,收到违章信息短信。
每每想到这件事,我内心里就很窝火。可如果同样的事情重新上演,习惯了在领导面前说是的我,不知道该如何拒绝,或者说想到拒绝这个词,内心都有点害怕。
问题来了,我们不知道爱自己吗?当然不是,“人总是爱自己远胜于爱他人”。那问题何在?
只因“圣母”们把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放在自己对自我的评价之上。他们外在表现为乐观豁达、温暖亲切、助人为乐,而内在特点却是喜愤怒、爱抱怨、心狭隘。
作者指出其本质不过是“圣母”们对自我价值及自尊的感知能力较差,非常依赖于别人的认可。
“圣母”们受尽委屈,只不过是为了讨得他人的认可、喜欢,这就是他们行为的唯一动力。他们似乎受了诅咒,一旦停止这样做,就会心生内疚。他们所具有的思维模式是“非此即彼、非黑即白”。
而很多影响我们当下行为抉择的观念都源自我们的孩提时代,源自于原生家庭对我们人格形成的影响,尽管它们是错误和不和适宜的。
例如,母亲的身份常常被归为女性文化典范的一部分,加剧我们本来就有的自我牺牲或甘愿受苦的倾向。
苏珊·法拉第在《反挫》中写道:“顺从和牺牲之类的表现是文化赋予女性的传统荣誉徽章,宣称这能让女性得到社会的认可与关爱。”
很多女性成为母亲后,把孩子放在第一位,而把自己的需求放到最后,似乎只有这样才是称职的母亲。
那怎样做才能做到真正地好好地爱自己?方法总比问题多。
作者提出认识自身价值的三种方法:自我肯定法、“一日三好”日记法、划分一日活动等级法。
以划分一日活动等级法为例,作者将一天活动分为三个等级:消耗级、精通级和乐趣级,然后想一些简单的方法,让你可以将消耗级的活动变成精通级或乐趣级。
焦虑和孤独似乎是追随我们的影子。当我们感到焦虑和孤独时,试着以一种安慰式或鼓励式的语气,与住在我们内心深处的孩子或少年谈一谈吧。
这种方法可以奇迹般地让我们冷静下来,并让我们运用富有创造性的成年大脑来解决问题。
例如,我一想到拒绝领导内心就害怕,我就会想象到儿时的我坐在教室里。“勇敢地说出你内心真正的想法,我永远支持你按照内心做的决定。”我会面带微笑,蹲下来,拉着儿时的我的手亲切地对她说。
当然,爱自己是需要技巧和智慧的。作者把这些技巧和工具称为工具清单。而我们需要选择最适合的工具。选择后,我问就需要在实践中磨光我们的工具,以便随时备用。
我把这些工具分为两大类:一是语言信息传递类,如鼓励性的肯定句式,删除冗长的铺垫,客气的拒绝等。二是非语言传递信息类,如肢体语言和说话的语气,微表情锻炼,有选择性地亮出自己的微笑等等。
更清晰、更自信的方式传递原本觉得难以表达的信息,就是好好地爱自己。
例如,早些年我去美容院做美容,面对服务员喋喋不休地推销,我总是不好意思拒绝,结果就是为不好意思买单。
当我给同学丽抱怨时,她听完后哈哈大笑,之后送我八字箴言,“关我屁事,关你屁事。”
虽有些粗俗,仔细想想很有道理:服务员高兴与否,与我何干,那是她自己的事情;买不买是我的事情,与服务员有何干。
再遇到类似的事情,我就会微笑但语气坚定地对她说,“你说的我了解了,我不需要。”在她试图劝说我之前,我会补充一句,“我今天是来做美容的,谢谢。”
当我们发觉自己在进行一段艰难的对话或面对难以处理的情况,也许,我们只需要做到四步:呼吸——赞扬——接受——尊重。
由此看来,需要好好爱自己的不单是女人。是我问每一个人需要进行的必修课。
因为,爱自己的人自带光芒,别人的认可:欣赏、尊重是吸引过来的,而不是乞讨来的。
借用一句“你若精彩蝴蝶自来”,我想大声对自己说:我若自爱,蝴蝶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