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工作具有长期性和延时性。
在现在的实习中,每当我针对目前的现象提出一些新的畅想或是措施的时候,老师常对我说的是,一个人的发展与太多的因素有关,家庭的成长环境、父母的处事方式甚至遗传因素,等等。
看来我想的都太理想了,脱离了现实。想来也是,每当一个方法奏效的时候,我们就想将它照搬过来,殊不知二者之间的区别与是否适用。说白了,我们是忽略了情境——具体的情境。
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一个人在成长的路上,听到的一句话,读过的一本书,走过的一段路,遇见的一个人,都有可能使他发生改变,甚至是一生。
上高中时,我的物理老师说:你比与你同等水平的人都要优秀。我问老师为什么这么说,我忘记他是怎么回答了。其实我并没有在意,因为在后来的生活中,似乎并没有表现出来
让我发现生活发生改变的时候,是在大学,甚至是最近。我发现我和其他人的确是不一样的,我想的更多,我更想提高,更想蜕变,更想去尝试,同时我不怕失败。
吸引力法则大概的意思就是:你变优秀的同时,你也会吸引那些优秀的人,优秀的事。
但是我们仔细来想想,吸引力法则也诠释了一个道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对不对呢?当你优秀了,你自然是没机会接触那些品质恶劣的人,所以你接触的肯定是大咖、牛人呀。
所以吸引力法则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我在这里提出来呢,是想说明,在我的高中~大学发展中,究竟是老师的话激励了我成长呢(我相信这句话,所以相信它带来的影响)?还是我成长了验证了老师说的是对的?我是想将吸引力法则放在我的成长中去解释。
我常常在想,或许老师当时只是想鼓励我一下,并没有想太多,而我呢因为一直坚信,最后并证明了是真的。
心之所信,身之所现。
读到这里,你是不是觉得有点跑题了?那么我想说的是什么呢?
老师,不要着急,一句话,一件事……对孩子们的影响肯定是有的,但是如果我们天真地认为做到这些就够了,那你就错了。因为非常有可能,老师今天对孩子进行的价值观教育,回到家里,看到家里的一番景象,孩子蒙了,二者的影响自然就中和了,甚至还可能后来者居上。
所以,如果我们想要看到变化,必然要坚持地去做,并且全面了解一个人,完整地掌握他究竟在哪些方面的认知阻碍了他的积极思维的发展。
你最在意的是结果,对不对?我和你一样,我们的目的就是看到效果。那如果迟迟看不到成效怎么办?放弃?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准备坚持1-2年再进行评价,孩子也在发展,老师对学生的影响或许一时并不显性,因此必须长期才能看到成效。
我目前只是在实习阶段,提出的一些见解与观点或许并不成熟,可能也不具有可操作性。如果你也感兴趣的话,我们一起来谈谈,求之不得。
文/折耳猫 201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