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准备辞职了。
说得准确点,是离开省直属公务员的行列,重新回到企业。
之前已经收到六家公司的OFFER,但我还在观望;第七个也是最为期待的OEEER的到来,让我下定决心。
但后面发生的事,多少出乎我意料。
02
在提交正式离职申请前,先和几个相熟的同事透了口风。
他们的反应完全一致——
真的吗?
你想清楚了吗?
我觉得你还是要再考虑一下。
环境完全不一样,你之前也是从企业考进公务员,应该很清楚,外面竞争很激烈的。
言外之意:干嘛放弃这么悠闲的公职呢?
他们劝我的时候,正巧前两年的绩效合并下发,相当于半年的工资总和,这让他们(在四点半就准备下班之前)对我的劝说,底气更足。
03
随后和之前企业的领导们说了此事。
以为他们会支持,结果他们口中的话语,居然和单位同事别无二致。
有人言辞激烈:千万别做这种傻事!看看每年多少人挤破了头报考,你居然还想出来!里面各方面待遇多好。
我反问:哪里好?
他沉默良久:你让我具体说哪里好,我也没在里面干过,怎么知道?但肯定不差。
或许是避免我的追问,他随即岔开话题。挂电话前,他说出近来我听得耳朵生茧的话:你想清楚了吗?
我转头看看要么在炒股要么在淘宝,无所事事的同事们,坚定地说:想清楚了。
04
企业里的领导和同事,提及公务员,喜欢用“里面”这个词。
听起来颇有些神秘,就像是《寂静岭》的“表世界、里世界”或者日漫的“表番、里番”一样(我好像暴露了什么)。
感觉如同高墙深隔、两个世界,彼此不相往来。外面的人,踮起脚尖也看不到里面的端倪,却又充满向往。
但现在,我想从里面出来。
05
所有人,在这个问题上坚定分为两派:辞职好、辞职不好。
30岁以下的我的朋友,支持前者;30岁以上,除刘琦老师,无一例外的支持后者。
(刘琦老师有着学者的儒雅外表,内心则住着一个永远充满激情的少年。)
我还是头一遭遇到一个问题就分出了年龄代沟的情况。
和阅历无关、和经历无关、和环境无关、和收入无关、和性别无关。
只和时间有关。
06
威廉·巴特勒·叶芝于1893年创作的《当你老了》,堪称存世经典之作。江南在《上海堡垒》的开篇就引用了这首诗,莫文蔚的同名歌曲同样韵味十足,思之耳畔生香。
When you are old and grey and full of sleep,
And nodding by the fire,take down this book,
And slowly read,and dream of the soft look,
Your eyes had once,and of their shadows deep;
但是,不要说变老,哪怕仅仅过去五年、十年,人的想法、价值观会不会变得截然不同?转过头,越过肩膀看看五年、十年前的自己,会不会觉得在看一个陌生人?
环境影响我们,但终究还是时间的手,把我们揉捏成同一个形状——过去我常常疑惑,为什么那么多音乐界、美术界、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的大牛们,20几岁就震惊甚至改变了世界,但年岁渐长、经验愈丰,却没能做出更进一步的成绩?许多人而立、不惑之后就步入下滑曲线,到老时再无建树,摘得一座诺贝尔奖,却是靠自己几十年前的伟业。
07
现在我多少明白了一些——
若把创造力、想象力都看成物质,唯一能让他们消失无踪的可能,就是在时间的流逝中缓慢挥发。
时间让人渐渐趋于保守,“不犯错”成了最大的作为,“稳妥”成了最主要的目标。
不是说这样不好。
但比起待在“里面”,在每天的喝茶看报闲聊中变成一具干尸的生活,我更情愿跨越这堵墙,哪怕跨越过程中摔得头破血流,之后荆棘遍布,至少我能感觉到疼,我还能爬起来继续赶路,我的血还是热的,我还能看到远方的、没有被墙遮住的湛蓝天空。
OFFER已签,赶在2016年最后一个工作日,正式上班。
对我来说,明年是真正意义的2017。
我会充分舒展我的人生,哪怕忙碌也是种享受。
也敬祝手机屏幕前的你,破开你的“墙”,在自己真正擅长并热爱的的领域,长风破浪、直挂云帆。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