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轻信,是人类行为中根深蒂固的一部分。我们渴望接受接受能为我们的世界提供解释的事物。这种需求与渴望无处不在,强烈无比。只要稍加指引,我们就会愿意相信任何人,信任任何人。无论是对阴谋论、超自然事件,我们轻信的程度似乎是没有底线的。
2008年以来,美国针对消费者的诈骗案件上升了超过60%。根据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最近一次的统计,在2011-2012年间,约有2560万人成为诈骗案的受害者,这一数字约占美国成人总人口的10%。
这些骗子是如何做到让我们相信他们谎言的?骗子又是如何从中渔利的?著名心理学家玛利亚·康尼科娃所著的《我们为什么会受骗》列举了大大小小的知名案例,上达案值高达数百万的庞氏骗局,下至市井常见的小花招。作者从心理学角度揭露了这些骗局的诸多细节,剖析他们的共同点,为我们理解人类思维提供了充分的科学研究支持。
诈骗游戏的基本原理
无论使用任何手段或是伪装,所有的骗子都有一个共同的核心基本原则,那就是操纵他人的信任。诈骗游戏始于人类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从骗子的角度来看,需要解决的问题是确认受害者的身份(料敌机先):他们是谁,他们想要什么,我会如何利用他们的欲望得到我想要的东西。其核心原则是操控他人的信任。
操控他人信任的“情感线”
骗子一旦了解了你的真正需求,就会建立一系列的共情关系(动之以情):在实施计划,启动骗局之前,一定要先建立感情基础。在此之后,骗子会吸引对方进入自己的情感逻辑,并将其说服(请君入瓮):实施方案(完美故事),拿出证据,引导思考,所有这些都是按照对受害者有利的方式设计的(取信于人),这时,骗局已经带来了真正的利益。
此时,同时落入蛛网的飞虫,受害者越是挣扎,就越难以从圈套中脱身(欲擒故纵)。到产生怀疑的时候,受害者已经在感情和实际行动方面付出太多,会自己欺骗自己。受害者甚至会加深参与骗局的程度,即使事情已经开始不妙(得寸),因此,当受害者已经被骗的身无分文时(进尺),还不明白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般结果。
骗子会消失吗?
骗子无论水平高低,都会给我们一些意义。我们会受骗,是因为我们相信,如果骗子描述了一切真的现实,会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好。他们让我们感受到了目标、价值和方向。这就是信仰的真正力量所在。信仰给我们希望。为了获得更好的人生,我们必须开放心态面对各种形式的信仰。因此,骗子才得以成为最古老的职业。就算其他职业都不复存在,骗子也不会消亡。
结语
归根到底,骗子利用的是希望,因为你希望自己更快乐、更健康、更富有,希望自己能被爱、被接受,希望自己更好看、更年轻、更聪明,希望自己成为一个更深刻、更满足的人---希望那个到达彼岸的自己会比现在的这个自己更优秀。但一切的一切,都不要心存侥幸,正如人人都听说过的这句话: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如果有,请相信,这种事情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