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可夫斯基的 《 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作为浪漫时期最著名的小提琴协奏曲之一, 整部作品的结构设计精巧, 作品的三个乐章分别为奏鸣曲式、三部曲式、 回旋奏鸣曲式。这部器乐协奏曲的形式结构仍然沿用了古典协奏曲的结构模式,为快——慢——快三个乐章。三个乐章彼此间的旋律的关系既独立成章而又相辅相成。
第一乐章:中庸的快板,Allegro moderato (D major)。D 大调,奏鸣曲式。规模宏大的第一乐章,具有多样化的旋律音调、精致的动机发展以及丰富的概括性形象。明朗的感情表达,充满着一些傲气勇武和肯定生活的激奋人心的力量。乐曲开始于管弦乐队的一段引子,这个主题纯朴安详,从容不迫地进行着它那动人的讲述。它的力量在不断增长,可以明显地感到一种紧张的活动,仿佛陷入沸腾的生活漩涡中。当这种尘世的喧嚣平息时,独奏小提琴奏出一个宣叙性的乐句,最后停留在一个延长的 G 音,随后进入到深沉、抒情优美、富于歌唱性的第一主题,在这个主题中,小提琴采用有节制的中板速度,并要求用柔美的音色奏出明亮迷人的旋律。这个主题具有最多方面的特性,它的音调贯穿着整个乐章,使音乐有可能获得交响乐的发展。第二主题相对而言则含着淡淡的忧伤,它充满温暖的柔情,但有点伤感。不过,同前一主题一样,它的抒情的基调又带有一种内在的戏剧性的巨大紧张感。结尾华彩乐段中仍采用主部主题材料发展,是对独奏者技巧和诠释能力的考验,也是独奏者炫技的时刻。最后的再现部气势宏伟,由小提琴和乐队共同将气氛引至高潮,最终凯旋版的结束在主音上。
第二乐章:行板,g小调,Canzonetta: Andante (G minor)。第二乐章采用三部曲式,相对于第一、第三乐章显得柔和而伤感。它像一首美妙的小型浪漫曲,一篇率真、朴质无华的抒情诗。如果说,第一乐章的音乐特点,在于柔和、抒情的形象同活跃和时而是英雄性的形象的轮番交替的话,那么,相反地,第二乐章则保持着情绪的统一,整个乐章满是温柔和抑郁,虽然有点伤感,但它始终是非常亲切的。乐章开始时有一小段简朴的乐队引子,接着独奏小提琴(带弱音器)便在乐队的非常透明的伴奏背景上,格外轻柔地奏出乐章的基本主题,它的旋律进行悠缓而情深,一直流入听者的内心深处。行至中段,情绪稍稍有变,音乐变得有些激动而开朗,仿佛欲言又止地宣泄着内心的压抑。这种对比并不强烈,它依然保持原有的抒情气质,也不丧失忧郁的色彩。最后,独奏小提琴静息下来,但是音乐并没有结束,不间断地转入最后的乐章。
第三乐章:终曲,活泼的快板,Finale:Allegro vivacissimo (D major)。这一乐章采用回旋曲式,是属于俄国民俗舞曲特雷巴克的一种,描绘嘈杂喧嚣的欢乐景象,乐队以很强的节奏,快活地进行,宛如一幅人民欢庆节日的图画。当时德国一些评论家对这首协奏曲的一些刻薄的非难,显然也是针对这一乐章的特别浓厚的俄罗斯乡土气息而发的。不过,像这样的民族特点,尽管有人认为鄙俗,但它却为许多进步艺术家所器重和珍视。乐队用欢快的节奏和强有力的表达奠定了一个情感基调,小提琴柔缓的引子过后,便与乐队共同奏出热情洋溢、粗犷豪放的第一主题,它鲜明地体现出俄罗斯民族的性格特征。在几次反复后,重新又回到欢乐的舞蹈主题上来,并直接转入技巧辉煌的尾声。随着管弦乐的共同和弦,全曲在节庆般的热烈气氛中结束。
柴可夫斯基的 《 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作为世界四大小提琴协奏曲之一 , 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又有所创新, 作品中文化内涵之丰富, 旋律婉转流畅沁人心脾 , 和声色彩丰富扣人心弦 , 配器精湛构思精巧, 使得乐队的交响性与小提琴的技巧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与此同时, 将俄罗斯民族民间音乐的形象即俄罗斯气质给予高度的艺术表现 , 使这部作品具有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 所表现出来的 “俄罗斯气质 ”, 是其它三大小提琴协奏曲所没有的, 它不仅是俄罗斯民族性格的反应 , 也受时代、 个人因素制约与社会的因素的影响 , 作品以斯拉夫民族式的真挚情感和美妙动人的旋律游走于世界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