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人物》公众号的专访,是采访湖南那位记录大学四年餐食的女生,文中说她有写日记的习惯,小到今天花了几块钱都会记录下来。最终因为记录日常大学食堂的就餐情况被人民日报报到了,还被各种采访和工作邀约。但对于她来说,这种记录是她与父母日常沟通的方式,并没有觉得有多特殊或者会轰动。
原来生活真的是这样,那些最先在微信公众号火起来现在靠他们赚钱的大V们最开始也并没有预料到最终会成为大V,初心也只是记录生活,感觉要火邀请的sepenser也一样,他分享他做公众号只是为了记录个人生活,结果就有了粉丝,有了第一个十万+到后来的十万+。
原来老师让我们写日记是对的,其实背后的逻辑是一个浅显的道理,量变到质变,平凡的东西坚持了最终你会收获到完全意想不到的惊喜。
我们总是在说做每件事需要目标,要做到如何,做到怎样?不然会一事无成。
有时候不是目标牵引的,更是习惯和兴趣使然,这个就是骨子里的约定俗成,结果坚持久了,每一天真的就会有收获。
之前因为思念女儿去考的人力资源二级,最后在解决我和女儿的户口问题上帮了大忙,也省掉了很多的麻烦。
小时候也有被要求写日记的老师,那时候完全不觉得重要,觉得就是完成任务,周记,日记还要检查,每次都是周末要收的时候就开始赶,一骨碌的写一周的内容。
后面高二高三了背负着父母的期待和大学的压力,日记成了自己减压的一种方式,一点一滴的小事,妒忌,心酸和自卑都在日记里体现,那个时候应该是自己和自己相处最融洽的时候,但是日记随着爸爸把我的密码本暴力解开的那一刻崩塌了,好像所有的心事都剥开来给人看了,也没有心思去坚持那时候的压抑了。
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个习惯应该去捡起来,不管发生点什么?或者记录点什么,未来可以缅怀,也会唤起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