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真的过时了吗?
或许是我身处的学院性质不同,属于工科类院校,各各种种偏向于理性思维。也或许是我所处的学校还不能入流,登不上大雅之堂,只是一个普通到极点的学校?嗯....总之,算下来,我仍旧没有发现哪个纯粹的文学追求者
一.现如今的文艺一词,开始变味
现在的大多数“文艺”,就是一个秀气偏瘦的白净大男孩 衣着文艺范儿,带着复古风`民国风的眼镜框,坐在实木的桌椅上,阳光撒下来,打在他的脸上,俨然一片岁月静好。
而文艺青年,其实我想那也完全不是文艺青年,只能是个扮演文艺青年的人
倒也不是说身着文艺范儿的青年就一定只是在装扮皮囊的人,只是同时兼顾内在的文艺和外在的文艺相比,大多数人更加侧重于外在的文艺。所见即所何。
纯粹的文艺,是执着的,而执着往往是蓬头垢面的,或许很难有那么美丽的皮肤。纯粹的追求文学的青年被扮演文艺的人打败的体无完肤。文学的一腔热血,现在却成了许多人迫切想要展示给别人的门面,标签。
文学往往是孤僻的,往往不被大多数人理解,可从古至今,不同的文学思想,往往都是不被人理解的,所以,也没什么关系。只是从前文学的阻碍是某些社会成员的不认同,现在多了一些想要标签自己的人和他们的追随者而已。
二.碎片化的生活覆盖了一切
文学的积累和升华,所需要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无比巨大的,所投入的和收获到的回报难成比例。
文学与现如今存在下琳琅满目的娱乐方式相比,根本是毫无乐趣可言。世界五彩缤纷,繁花似锦,黑白的纸张笔墨,欲要牢牢握在手中,更像是一种弥久的修炼。
文学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而朋友圈 只需要一张图,寥寥几笔,就可以表达准确,因为留白太多,反而更显得意韵深远。却难免空洞不实些
说起来,文字的意义,不就是表达意思吗?难不成文学真的太过于冗余,太过于繁琐拖拉了吗?
就事论事,朋友圈的许多段落,并不是来源于自己的生活经历,更多的,往往是在碎片化的世界中汲取的,直接复制粘贴下来的,前因后果,并不是很了解,就比如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在朋友圈里面,其实表达的是一种喜悦更多一些。可没有太多人知道,海子写完这些之后,便卧轨自杀了,这其中的绝望,不言而喻。
碎片化,十分容易让大学生产生一种错觉,就是自己读过很多书,拥有许多人生阅历,但是其中学到,并不是真实经历过,是三言两语,记下的,缺了中间的过程,并不扎实。
但若是要他们用碎片化的时间去看书,又是不行,因为每一小段碎片里,都需要不同的新鲜感来激活他们的神经。何况,一个碎片化时间就可以了解一本书最关键的寓意,为什么要花费一个星期乃至于更久去发掘。
静不下心来,急功利切。
文学的坚持更像是躲藏在隐秘角落,硬撑着不倒下的巍峨危楼,看似高远弥坚,却早已是鱼龙混杂,满身疮痍。
但不管怎样,也不论身处何方,文学总是会等着你们,繁星点点,在某一个失意的夜晚,相信他仍旧可以陪伴你。
所以 ,我还是有那么点期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