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收听音频
做生意的本质千古不变
在没有互联网的年代,一个项目要赚钱,那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而互联网的出现,其本质是把所有的人全都连接在一起,但互联网、真正全新创造出来的,也仅此而已,至于电商、新金融、新制造、新零售,其实仅仅是基于互联网,换一种方式去做生意而已,生意、其实还是原来的生意,而生意的本质,仍然是赚钱,千古不变。
也正因如此,只有互联网的核心——连接人们的社交类项目,才适合先赚用户,而所有所有基于互联网去改变原来生意方式的项目,互联网加也好、加互联网也罢,如果项目本身赚不了钱,再怎么抓用户也都没什么用。
如果,任何互联网加项目,只要赚到了用户就能赚钱,那联通、移动早就是所有行业的no1了,用户数量、谁能比得过他们?可联通、移动,到今天为止,还不是老老实实的靠通讯服务、这个主营业务来赚钱?!
所以,再怎么通过互联网的方式去做生意,不要忘了仍然是在做生意,更不要忘了做生意的根本目的是赚钱。
这是今天的第一个观点,并且,貌似简单的道理,大部分人都没有透彻理解——老生意人、还没有改变做生意的方式,新的生意人、也就是所谓互联网创业者,动不动就喊等我有了多少多少用户、就如何如何赚钱——老生意人多学习一下互联网的本质,新生意人多向老生意人学习一下生意的本质,难道就那么难么?
先验证用户愿意掏钱、再去扩大规模
这个问题就聊到这里,接下来讲今天的第二个观点:创业项目,最好是每一笔生意都能有毛利,并且一定要通过样板市场来验证客户是愿意掏钱的,否则,即便有再长的长板、即便有再大的势能,那也是伪项目。这个比伪需求更可怕,伪需求的项目最起码没有人用,不会让人膨胀,但这种放弃利润的项目,很可能会创造出繁荣的假象——正所谓不拿白不拿,免费、或有补贴的时候消费者一拥而上,这很容易让创业者膨胀,直到有一天、决定项目要赚钱的时候,把免费改为收费、补贴取消、价格调高,很可能就是项目挂掉的一天,有再多的用户也没用——所以扩张之前,一定要在样板市场上、确认客户是愿意掏钱。
在这一点上我们看下滴滴,如果价格定在一个:平台能赚钱、司机和乘客也愿意的价格,不知道还能否像现在这样有强劲儿的需求。还有摩拜,如果每半小时价格从一元钱、调到四元钱这个盈利线,还有多少人会用呢?不敢说一定会、但也不敢说不会,就看摩拜给单车赋予什么样的内涵,让大家愿意为此掏钱。
也正因如此,未来社群到目前为止给大家推荐的项目,首先考虑每一笔生意是否都能盈利,再考虑项目的特色、大势能等因素。
如果通过样板市场、确认了客户是愿意掏钱的,那推广的时候,是可以烧点钱的,尤其是那些需要一定基础设施的服务类项目,服务设施的覆盖、肯定是需要投入的;如果市场竞争非常激烈,甚至也可以暂时放弃产品与服务本身的利润。
但这里要强调一下,这种打法只能真对个人市场、或顶多是小微企业市场,客户越分散、越能接受价格的调整,等市场占领完了再把价格调回来,分散客户是能接受的。
但如果单个客户很强大、客户数量也不多,客户就相对强势,你想到时候调高价格,门儿都没有。这一点、做过大客户市场的人、深有体会。去年我就看过很多做商场O2O服务的企业,靠低价格去吸引客户,到最后、快要倒闭的时候再想要提高价格,没有一个商场愿意。所以,做2B业务的朋友们,务必要弄清楚这个问题。
还有一个要注意的是,要设计好成本回收周期和现金流,预算也要严格的与市场绩效挂钩,如此才能安心烧钱。方向对不对、可以算粗账,但落地、一定要算细账,不担心大家不懂这个道理,怕就怕资本一来、头脑发热。
很多创业者,都没有很丰富的企业经营经验,加上一下子有资本进来,头脑一发热,涨工资、发奖金、搞旅游、换办公室、甚至盲目扩大人员规模,自古以来、都不缺乏这种膨胀的故事,小到一个平头百姓、大到一个国家决策者。
好,总结下今天的内容:
一、所谓互联网加项目,只是通过互联网改变下做生意的方式而已,本质上仍然是做生意,而生意的本质,无论何时何地,永远是赚钱。如果赚到用户、就能赚钱,为什么移动、联通仍然在靠通讯服务来赚钱呢。
二、项目最好每一笔生意都能赚钱,即便要烧钱,必须要先在样板市场去确认客户是愿意掏钱的,以此为前提,可以投入配套设施、或暂时放弃利润,并且、只适合于个人市场、或小微企业市场。
下期开始,我们看下赚钱的模式都有哪些,不赚钱的项目又有什么特征。
同时,每期节目、我们都会留一个讨论话题,今天的话题是:你是否考虑羊毛出在猪身上的这种项目?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踊跃盖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