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后羿的死,《孟子》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后羿是被他的徒弟逄蒙所杀。
逄蒙也是古代有名的神射手,当然他的老师后羿的箭术更是厉害。当初逄蒙拜后羿为师,后羿见他天生聪慧又善于射箭;于是将自己毕生的技艺教授给他;逄蒙学得很快,箭术直追后羿。为了自己成为第一高手,逄蒙起了歹意,把后羿给杀掉了。
这是很令人唏嘘的结局,孟子说:“是亦羿有罪焉”,为何?
想象逄蒙拜师之时,当是兴趣天赋样样具备的,我们也往往把这种人称为天才,当老师的能得如此天才而教之,也是一件欢喜事。想来后羿当时也会挺高兴。
而从后来逄蒙的杀师行为让我们看到了他心中也许早已经种下的一个信念:“成为天下第一神箭手,我就是成功的。”这里有这么几种可能:一种是逄蒙拜师之前便有如此信念,另一种是学习过程中老师为了激励他而帮他树立的一个信念。每个人看似千奇百怪的行为,背后都有一个属于他自己的信念支撑,正因如此,那些看似不可理解的行为,在当事人看来却是理所当然的。逄蒙的这个信念,要么是后羿教出来的,要么是后羿教他的时候没有纠正过来,悲剧的是,他的理想似乎是实现了。老师帮助学生实现了自己的理想!这个过程好像哪里不对劲?孟子说,羿有责任。
那后羿作为老师,当初该怎样做呢?老师不就是传授技艺的吗?学生学习不就是为了拥有技艺吗?我们貌似已经探讨到了教育的目的。是的,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教人谋生,而是教人修身。任何人学习技艺都应该是为了奉献自己,而奉献自己的最终目的还是修身。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一方面表明修身是要在实践中进行的,另一方面表明,教育的起点应该建立在恭敬心的养成。不仅是恭敬老师——那是最起码的——万物都是修身的实践对象。当一个学生的恭敬心升起来,才会懂得如何与周围环境和谐相处,一个懂得与环境和谐相处的人,他身上还会有凶兆吗?把一个普通人培养成一个有能力逢凶化吉的人,父母还需要担心他的未来吗?他还会被如何学习技艺难住吗?
因此,当我们为师的,面对一个学生,不仅要看到他的天资、兴趣、成绩,还要感受他的性情脾气真正需要成长和完善的是什么。课业的督促正是磨练学生的性情脾气的过程,也就是说,学习是最好的修身工具:如何锻炼坚毅、如何提升自律、如何包容同侪、如何培养乐观……其实大多数老师都具备这个识人育人能力,或者起码具备对这种识人育人能力的学习能力,只是有没有重视罢了。能预见一个学生将来会在哪方面吃亏,会酿成大错,早早给予磨炼,修正,这样的师长真是难得。难就难在即使我们有幸遇到,又有多少家长能够慧眼识得?谁会因为孩子后面没有犯大错误而对一位老师心生感激呢?因此,越来越多老师用学生成就来作为自我价值的证明也就不足为奇了。
“得天下英才而教之”是一大幸事,别忘了自己也是自己的英才。我们从小到大时时要面对的,比父母师长更久的一位终身老师,是自己。所以,自己做自己的老师,自我醒觉、克己明德、成己达人,由此看来,师道也是我们每个人需要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