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零七年六月摄于北京画院)
我的老师王文芳先生毕生致力于对祖国西部丝路山水的写生创作,其画风雄浑庄严,意境深邃,笔墨精湛,形式多变,颇具山水大美的人文主义精神。每次欣赏先生作品,我都会被他如诗如歌般的画面深深震撼,但还有令我着迷的就是先生的书法款识。先生的书法款识是他作品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与画面风格的协调性:用笔稳健奇倔,圆厚沉实,凝重大气,使转灵活;结体活泼生动、布局趣味横生。用墨浓淡干湿适宜,在作品中不抢夺画面,起到很好的衬托点缀作用。同作品雄浑、崇高、壮美之风相得益彰。
(二)与画面构图的一致性:随画面动势线走,成为画面构成的有机体。例如作品《魔鬼城头送日落》的题款,字与字之间上下参差、疏密有致形成节奏,欹正相生、避让呼应意趣横生。在画的顶端横向布局呼应画面的对称式平行线构图产生s形小小律动。呼应了画面,深化了主题,增强了形式美。
(三)书体的装饰性:先生书法积书学大成,具有“篆势、分韵、草情毕具”(清包世臣评《郑文公碑》语)三者擅美的特点,并能和谐统一,行成不同与他人的个性鲜明、耐人寻味的书风。这种体式让人一看便颇感文化性、历史性和趣味性,很有装饰感,如青铜器上的纹饰一般精美。
从用笔上看,吸收了西周大篆《散氏盘》中篆草笔意的拙朴厚重、先秦《石鼓文》的圆转融通、魏碑的雄健遒劲、草书的灵动洒脱等特征,使得笔画线质奇倔高古、张力十足,给人以气势饱满、精力内蕴、风神超迈之感。
从结字上看,大部分字形吸收郑文公碑外型扁方的特征,显得宽博凝重、沉厚稳健。郑文公碑的字形和笔画特征是先生题款书法中吸收改造的主题。大眼一看字形端楷有致,笔画粗细均匀。仔细一瞧,字中又揉以篆、隶、行、草的结体和笔意,令人感觉古意盎然、洒脱天真。给人以雄伟中寓飘逸,整饬中寓变化的审美享受。如‘日’‘月’‘陇’‘京’四字和作品《山河.家园》中的‘山’和‘河’字,《雄魂》、《大河激流过龙门》中的‘雄’、‘大’、‘河’、‘龙’字,《不是海市蜃楼》中的‘楼’字,《信天游》中的‘天’‘游’二字,《碧云低垂寄情思》中的‘情’字,《素月流光》、《金秋》、《大漠魂》、《阳关》、《欢乐颂》等题款。这些题款字中结构部首避让有趣而不轻佻,灵活多变但不造作,上下呼应、左右逢源,如美玉一般浑然天成,似铁打钢铸一般铮铮有声。
(四)不生癖、易辩识性。如果从纯书法创作的角度讲,字体必须统一,要繁都繁,要简都简。先生不默守成规而是将其打破在题款中繁简并用,从不用过于生僻的繁体字,干脆以简体为之。这样增强了易识性,让人感觉轻松,在赏画的同时,不但领略了书法款识之美,而且还能读懂文字,深化了对作品表达思想的理解。 (五)题款内容的诗意性。先生写的文章我看过多篇,文中谈教学、谈艺术与生活、谈追求、谈山水三美以及为朋友、弟子写的评论文章等等。先生侃侃而谈,真知灼见,激情四射,逻辑缜密,思若泉涌,文采非常了得。他笔下的作品意境如诗一般美,他的题款名称和内容也充满了诗情画意。给我印象最深的当是《阳关》了,先生在题记中写到:“山一程,水一程,不远万里奔来,却不想因病躺在阳关脚下,‘西出阳关无故人’的诗情和旅愁乡思一起涌上心怀。风一更,雪一更,迢迢艺途何处是尽头?”。先生以诗一般的情怀,强烈地抒发出了自己追求艺术的赤诚之心。还有《慢腾腾的春天来了》、《历史从这里走过》、《一种温暖的严寒》、《望不断更徘徊》、《把秋天背回家》、《碧云低垂寄情思》、《誓愿持行心之诚》等等,这些画题都是经过先生匠心独运的。
以上五个特点是我对先生书法款识的一些粗浅的认识,有不足和不当之处恳请大家指正。
记得在二零零六年随先生进修时我曾求教过他说您年轻时临过什么贴?,先生微笑着摆摆手谦虚地说没临过贴胡写。后来,我又向他老人家请教,他才说学过石鼓、郑文公、文征明的字。后来我在先生《关于艺术教学》的文章里得知他在中央美院的几年中,是他的恩师李可染先生教的山水和书法。又看到先生七十年代作品《支委会》和《满川明珠送晚霞》上的题款是纯行书的,写的潇洒俊逸、沉稳利落,可见先生是下过深功的。
在北京画院进修的一年里,王文芳先生不但认真地传授我们绘画创作艺术规律,还特别关心我们这些来自基层的进修生的生活,问我们住的条件行不行,冬天冷不冷,念及进修生条件差每隔一周还请我们吃饭给补充营养,学期快结束了还给我们一一题字,一写就是几个小时,累的先生胳膊困疼。想起这些,再想想老人家现在身体那么虚弱,我的心里就特别难过,衷心祈愿老人家的身体能快些健康起来。
不知怎的,我总觉得先生的款识题字像个难解的谜,总是那么耐看,那么美!
(文/李朝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