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做个内心有光的人
心是身上的灯,心若光明,世界就光明;心若昏暗,世界就昏暗。心有光亮,自予光芒。光由心造,明由有心造。
心理学家马斯洛曾说:“心态若改变,态度跟着改变;态度改变,习惯跟着改变;习惯改变,性格跟着改变;性格改变,人生就跟着改变。”
人生的道路都是由心来描绘的。我们所追求的幸福,并不存在于外在的因素,而是以我们对外界的态度为转移。
一切的和谐与平衡,健康与健美,成功与幸福,都是由乐观向上心理产生的。
佛曰:“物随心转,境由心造,烦恼皆由心生。”
人之幸福在于心之幸福,人生幸福与否的庙门,不是我们获得了什么或者失去了什么,而是在于你的心态。
《老子》中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事物都是阴阳同存的,存在正反两个方面。人脑是很神奇的,积极的心态会让你第一时间注意好的一面,能往你大脑中不停输入正面的信息。
心态决定精神状态
心态决定了你投入生活的精神状态,以不同的精神状态对待生活会产生不同的生活现实。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秀才进京赶考,在考试前几天他做了三个梦。第一个梦梦到自己在墙上种白菜,第二个梦梦到自己下雨天戴了斗笠还打伞,第三个梦则是梦到自己跟心爱的姑娘背靠背躺在一起。
秀才找算命的解答,算命的一听说“你还是回家吧。墙上种白菜那是白费劲,戴着斗笠打雨伞是多此一举,跟姑娘背靠背不是没戏吗?”
秀才一听,心灰意冷,收拾包袱准备回家。住店老板听说后,对秀才说:“我也会解梦。我觉得你这次一定能成功,你想,墙上种白菜,说明你要高中;戴斗笠打伞说明你这次有备无患;背靠背躺着不正是说明你翻身的时候要到了吗?”
秀才一听,觉得有道理。他精神百倍的参加考试,果然高中。
与这位高中的秀才相似,王阳明能成为一代大儒,良好的心态不可或缺。
“此心光明,亦复何言”,王阳明的这句话大抵是对其一生最准确的总结。一颗充盈而光明的心足以照亮来时的路。
王阳明与友人同游,友人指着岩中花树问:“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
王阳明回答说:“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既来看此花,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心外。”
哪怕洪水滔天,我心安然,哪里都是桃花源;哪怕暗夜无边,我心光明,哪里都是水云间。
做个内心有光的人
心里的光,不是神偷偷赐下的礼物,而是一种智慧的修炼,一种本真的保持。
好心态是一种智慧,就像《菜根谭》中说:“性躁心粗者,一事无成;心和气平者,百福自集。”
人生不如意事大半,我们无法控制、改变自己的遭遇,一个聪明人却可以通过转变自己的心态达到改变生活的目的。
一个内心有光的人,一定是个智慧的人。内心的光是柔和的,是对自己情绪的控制。
做一个内心有光的人,用微笑代替生气,用努力代替抱怨。当你觉得世界对你不公时,不妨想一想,可能是你做的不够。
生活像一席毯子,不仅有虱子,还有褶子。不要只看到自己正在经历的波折,你正在经历的可能是别人已经或将要经历的。
王阳明的一生并不顺遂,25岁时,参加会试落选;34岁时,触怒刘瑾,杖责入狱被贬龙场;44岁时,入贼寇四起之地。
任凭雨注,总有天晴时。经历奔波流离,风波苦痛,不抱怨生活,不苛责自己,默默点亮一盏心灯。
经历过再多的风浪,依然对生活充满热情,对未来充满向往。
一个内心有光的人,一定是个温暖的人。内心的光是炽热的,是对他人的宽容。忍让宽容不是窝囊,而是成熟后的豁达。退让一步不是没用,而是遇事后的达观。
儒家有忠恕二字,原谅别人本质上就是原谅自己。事事斤斤计较,专挑别人的短处看,别人不痛快,自己也不痛快。
正德十四年,王阳明擒获宁王后,招致群奸嫉恨。张忠、许泰率领的京边官军进驻南昌后,对王阳明进行百般漫骂,或故意寻衅闹事,但王阳明毫不为所动。
他说“忿怒之类的偏颇情绪,人心之中怎么会没有呢?只是不应当有而已。平常人在动怒时,控制不住感情,便会怒得过了度,就不是廓然大公的本体了。”
以宽容点引宽容,以温暖传递温暖。只有当你内心亮起来时,别人才可能为你亮起灯,世界才可能有光明。
一个内心有光的人,一定是个纯真的人。内心的光是干净的,是对得失的坦然。风力掀天浪打头,只须一笑不须愁。世事纷乱,本心不能丢。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
王阳明对名利并不看重,王阳明曾说,人为了生存,难免要追求一些,能使自己感到安全的东西,诸如金钱、名利、地位。
不过,追求这些身外之物要在“良知”的指导下进行,倘若为此失去了本心与良知,就如同大坝上豁开了一道口子,容易酿成大患。
心里有光的人,容得下万物,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缠于物。在人生旅途上,一边温暖,一边照亮。愿你心里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