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姑奶奶,今年已经90多岁了。
爷爷的姐姐应该叫什么?小时候妈妈告诉我,要叫姑奶奶。听到这四个字,我就自动脑补了古装剧的画面,男主冲着女主说:“我的大姑奶奶哟~,你不要再这么任性了。”
后面知道,姑奶奶也是姑祖母一种叫法。爷爷有俩姐姐,我们和大姑奶奶很亲。
我从未用普通话叫她大姑奶奶,觉得怪怪的,总有古装剧的代入感,用方言比较自然。
大姑奶奶年轻时赴太原求学,后面留在当地,当了一名英语老师,然后和教美术的大姑爷相识、相爱、结婚、生子。把两个表叔都培养上了大学,一个留美,一个留京。二老退休后,也跟着定居北京。
大姑奶奶很少回老家,但是在家族中的地位很高,不仅仅是因为辈分,还因为成功的子女教育。父辈时期,大学生名号都是金灿灿响当当的。大姑奶奶一气儿培养了俩大学生,还是北京上的大学。对年少的我们来说,北京是神圣的。美国就更遥远更厉害了,连三岁小孩都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
每到春节,妈妈都让我们一早打电话给大姑奶奶大姑爷拜年。而每次电话里,大姑奶奶都不忘交代我们要好好学习。
大姑奶奶过几年就会和大姑老爷回来一次,到岛上住上一阵子。每次回来都会带来一些特产,山西的北京的都有,在物流还不发达的千禧年,我们对北方的特产感到特别好奇,尤其印象深刻的是一种牛角形状的零食,黢黑,吃起来有板栗的味道。
每次回老家,除了走亲访友外,大姑奶奶每晚都要把我们堂兄弟表弟妹一众小孩儿聚在一起,教我们英语。从1岁到10岁,有一个算一个,大家坐在小凳子上,排三排,一起跟她学ABC,唱英文歌。
上初中后,她回来时就会带一些英语卷子,在规定时间内让我们做完,然后一一地给我们讲解。
看到老师给我们布置的英语作业是抄写单词,她很愤怒,说背单词怎么能这么背呢?要记住词根,通过音标发音来记,而不是简单地抄写10遍来重复。
还有就是对我杂乱的书桌表示不满,说要把各学科非分类放整齐。
在英语启蒙期就受到大姑奶奶的指导是幸运的。她的要求很简单,就是把课文读透就好。
那时候的我比较热衷买课外习题,可是她告诉我,不要买太多,主要把课文弄清楚就可以了。如果可以所有的文章都背下来,其他习题都可以不做。
这种读书的方式对当时的我来说很震撼,因为显得很“简单”,只要背课文就行?
后面发现还真是,我英语成绩也一直很好。高中时,还因此有机会保送到北外。
北外泰语系给了我们学校俩保送名额。只要几次大考语文和英语均超过125分就可以申请。老师让有意向的同学报名给班长。班里就我一人报名了,可是班长居然忘记在截止日期把名单前报给老师。这次乌龙让我错过了申请机会。我失落了好一阵儿,可老师似乎也对此毫不在意,他们觉得北外固然不错,可是这个语种不是很热门,我值得更好的大学。
我自我安慰,说反正对泰国这个国家印象不佳,泰语也没有英语好听,算了,北京不是还有那么多大学,咱不是还有更远大的目标吗?
我打小还算争气,一路重点学校上来,倒也不辜负大姑奶奶的殷切嘱托。
高考分数上浙大复旦都没问题,可是估分后却怂了,连厦大都不敢报,进了一所师范大学。
失落是肯定的,可大姑奶奶倒觉得不打紧,唯一希望的我能继续提升学历,接着考研考博。
可是我还是让她失望了。考了几次研究生,一次进了面试没去,因为当时已经考上体制;还有一次是面试被刷,其余的几次成绩就惨不忍睹了。
刚工作那年,出差北京。去看她,走的时候她执意送我到机场,自己再打车回去,我又感动又过意不去又执拗不过。一路上她跟又我聊了许多,家里的事,工作的事,当然不忘嘱托我要继续学习。
前两年,在堂弟结婚宴上,她老人家专程赶回来了参加。除了听力下降,大姑奶奶的精神很好,思路一如既往的清晰。在问了家里的事情后,她总会加一句:“研究生去考了吗?”她总觉得,即使是在职研究生,也是好的。
我很惭愧,因为我已经没有考研的动力了。
我很感动,因为她一直都惦记着我,总觉得我可以学的更好更多。
今年报了厦大的在职研究生,裸考,试卷不难,可是成绩惨淡,差了10分。
爷爷辈的亲人,就只剩大姑奶奶了。为了她,今年再考一次吧。然后带个好消息,再去趟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