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的周围都有那样的一个人
“哎呀,记得打扫卫生,记得……”
“那个明天记得把那个文件带给我,记得啊……”
“喂,你的闹钟定了吗?明天要记得早起啊……”
当还未说完某些话的时候,早就已经被打断了。回复她或他的总是那样一句话:我知道啦,不要再念一遍啦……
那个人最初也许是妈妈
也许是你从小到大的玩伴
也许是在茫茫人海中相遇的大学四年的舍友
也许……
太多的也许都是那么的无助,就像心被敲碎,我们也许不知道的是:
你是想大家可以生活在一个干净的环境中
你是想把该做完的事赶快做完
你是想她们有一个健康规律的生活
………
但在这样一个烦躁急切的社会里,没有人再想听你的唠叨,也没有人可以忍受。我们总会认为:不用你说,我会把事情完成好的。但是结果往往都是相反的,正是因为如此,她才会一遍又一遍的重复着同样的一句话,但回应她的往往是那样不耐烦的话。
久而久之随着她的心被伤害,有些话明明想说出口但还是被理智给打回去了。
慢慢的她不想再管那些乱七八糟操心的事
慢慢的她的话变少了
慢慢的我们开始不习惯了
“诶,今天好像怎么没打扫啊……”
“哎,我怎么又忘记带文件啦……”
“哎呦喂,今天一大早还有事呢,我怎么就这么睡过头了呢……”
“天哪,怎么什么事情都没做好啊……”
你还是唠叨唠叨吧……
其实我们几乎每个人最初接受的唠叨都是我们的母亲大人。
但是似乎在这一世中,我与母亲的角色互换了,虽然母亲做事情每次都可以完成的挺好的,但几乎都是在那样的临界点的时候赶完。作为一个会立马把事情做完的人,母亲的拖拉让我真的是“有苦说不出啊”,每次我的一只脚都踏出屋子了,母亲大人依旧还在那里慢慢的穿着鞋,往脸上擦擦粉,慢条斯理。天哪,我的脾气要上来了。但她是我的母亲大人啊,不可以那样做......我只能在家门口那样的徘徊,徘徊着。时不时的说一句,好了没?我的唠叨又开始了。
应该是遗传的原因,我的记性也如母亲大人一样的差。但我知道,避免忘记我可以把它记在纸上或者手机的备忘录里,但母亲并不这样,忘了就忘了吧,是一个非常随性的人。记得在上高中的时候,我做过一件看起来比较搞笑但确实非常实用的一件事,就是在妈妈的手机背面贴上便利贴,提醒她可以做事。效果非常好……因为母亲因为工作的原因,几乎所有的事情都会在手机上完成,整日是手机不离手的,这样我就可以放心的不再唠叨了。
现在我在离家非常远的地方上学,刚开始的时候一切都是那样的稀奇,本以为不会想家的我慢慢的开始对家有了思念,有了依赖。偶尔放假回家便不再想走。也许会说是一个人的孤独,但其实是少了那个可以唠叨了人,少了那样的一个依赖。
朋友,请好好珍惜那样的一个人,或许真的是因为爱你才唠叨。
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作者及本人简书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