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的获取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显得越来越容易,大量的百科全书,网络视频,音频,源码协作,博客等网站,社群,社区,交易所等形式,只要愿意付费,瞬间可达,甚至大量知识不需要付费,只需要花上一些时间研究和搜索,就可以获得资料资源,当然,获取之后,需要加上一点坚持学习领悟。
但,尽管知识很重要,把知识应用于实际中却会非常困难。
首先,我们需要将知识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应用和实践。好比说社群建设的目标是归属感,那比如具体到我们的QQ群或者微信群运营,就需要确定群的共同兴趣或者信念,是否能够建立共同工作(玩耍)流程并且认同和执行,是否有着阶段性的线下活动/里程碑事件活动,社群成员之间是否互动等等,而这些在不同兴趣或者领域,实际上具体的开展运营方式又完全不同;又比如一个部门的运作,需要有着共同目标,清晰的规划,全员的信息共享,明确的赏罚机制,适当的价值观引导等等,和线上的运作又会完全不同。
其次,需要大量练习的知识,有关人类的反直觉。好比说积极主动,在我工作的头一年里,有很多因为其实自己已经意识到需要积极主动的理念当时就是没有执行和练习的例子,有一天,老大和我说,这个工具源码你先熟悉一下,过两天你讲讲,好了,就这样我埋头苦干熟悉去了,吭哧吭哧搞了2天,基本主流程我已经熟悉了,但是心里就会觉得老大要求高(莫名的不踏实的恐惧,反直觉),还是再了解了解细节去找老大吧,就没主动去找老大,而正是那天晚上我记得老大还瞄了我几眼(按照他的估计我熟悉的应该差不多了,应该对我主动找他有所期待吧),后来过了一星期,我也没找老大,再后来又过了一星期,老大来找我了,问起工具的事情,我blabla讲了半天,最后老大是不满意的(事实上我基本已经掌握了,根源就是我的积极性),后来工具的维护开发没有交给我干,后来,你懂得。事后回想此事是老大试我的一个事件活动,如果我能够主动询问和积极反馈,也许事情是不一样的,就不会吃大亏了。但人生没有如果,自己起的因必须自己承担。实际上这类知识需要大量实际的脑力练习和实际练习,第一块就是心理障碍,比如鼓足勇气,克服恐惧,直面老大,能够在知道是班门的情况下班门弄斧而不畏惧;第二块是在脑子里面预演实际的弄斧过程,中间的异常环节在脑子里形成了备案措施;第三块是实际上迈出第一步后,形成习惯,反复练习。
然后 。。。。。可能还有其他。
几年前看《晓说》,记得讲到在古代,人读万卷书是比较难的,门槛比较高,需要家里有大把钱,最好还有伴读书童等等,而行万里路却相对比较容易,而在现今,读万卷书门槛很低了,方便而又经济,互联网+手机,随时获取和阅读,大量免费和良好的体验,行万里路却因为工作忙,加上需要成块大量时间显得越来越难了,这无形中我们真正的行动就会减少,尽管有人会说虚拟/思想的“行动”会更加多,但我想说,这确实是会增多,不过当前我感觉正在社会转型过程,真正“思想”行动的人(创作者)毕竟还是少数,君不见大量人员还是消费者,大量娱乐消费者,生产者寥寥。
知易行难。
我的微信公众号:瓦力工坊
个人微信号:jhuaw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