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房的时候,喜欢大大的窗户,一眼望去心情舒畅。
《家和万事惊》里,卢伟文一家,就是靠着这样一扇窗支撑着摇摇欲坠的生活。
吴镇宇饰演的一家之主卢伟文为了将财富保值,不惜挪用所有积蓄和父亲的棺材本,买下周边嘈吵且高楼龄的一层楼,和袁咏仪饰演的妻子淑贤及儿女、老父一家五口住在一起。他们供楼捱穷,承受了不少生活困难和压力。幸好他们通过家中唯一的一扇窗,能够望向远处的美妙海景,使他们在繁杂的生活中得到一丝慰藉。没想到有一天,海景被高楼上的广告牌遮挡,失去海景的一家人有如到了世界末日。为了寻回那片难得的安宁,卢伟文决定承担起一家之主的责任,和广告牌的主人斗智斗勇,展开了一个乌龙搞笑的复仇故事 。
有道是,家和万事兴,此刻兴变成了惊。“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这首诗出自张英笔下,不光化干戈为玉帛,促成了邻里之间和睦,也成就了流传至今的“六尺巷”的传说。而《家和万事惊》所讲述的故事,也与这家门口的一亩三分地息息相关。确切的说,讲的不是“墙”的故事,而是“窗”的故事。
这扇窗户并不普通,它不光是一面风景如画的海景窗,它的作用和意义早已超越了窗本身,是一家人精神的慰藉和心灵的港湾。这扇窗,是兵荒马乱中的镇定剂,是一地鸡毛时的主心骨,是一家人赖以支撑下去的拐杖。
一家人表面上看起来和和睦睦,恩恩爱爱,实际上却是兵荒马乱,一地鸡毛。片中的主人公是香港一户普通家庭里的祖孙三代,男主人卢伟文是房地产中介,女主人淑贤是家庭主妇,儿子到了工作的年纪却找不到工作在家啃老,女儿年纪尚小还在上学,爷爷坐轮椅离不开人照顾。家里住的房子,是贷款买的,刚刚还款十五年,还有二十年光景才能还清。
为了这套房子,一家人可说是勒紧裤腰带过日子,每周的家庭例会,讨论的议题都是省钱大计,女儿不买化妆品,儿子不换手机,妻子欺骗闺蜜不去旅游,爷爷吃过期的食物,全家人的第一要务就是省钱、省钱、再省钱。
这套房除了是一家人休息、居住的场所外,楼上楼下的邻居还带来了不少麻烦。楼上每天雷打不动,定时定点剁肉馅;楼下则是个老烟枪,一天到晚抽不停,搅得全家人鸡犬不宁。
唯有这扇窗,这扇能看到海景的窗,成为了全家人排解忧愁和烦恼的唯一途径。只要看到对面的海景,烦恼都会暂时抛到脑后。
谁料有一天,对面大楼上突然竖起了一块广告牌,不偏不倚,正好挡到了窗子。好好的海景看不到了,一家人的烦恼无处发泄。
为了讨回海景权,也为了找回心中的那扇窗,一家老少齐上阵,与对面楼顶的租户斗智斗勇,一场关乎于海景窗的保卫战正式打响了。
一切的问题和纠纷,都围绕着这块悄然而至的广告牌展开。由于广告牌的出现,一家人的生活彻底乱了套,这块看似普通的广告牌,俨然成为压垮这家人的最后一根稻草。一家人的诉求,广告牌背后的经济利益,对方隐藏的苦衷,以及双方之间的数次博弈,在引领剧情发展的同时,也带给观众深深的思考,思考博弈背后关于家庭和人生的更深层次的意义。
诚然,双方之间的几次对决也是相当精彩,从好心好意的上门规劝到不厌其烦的到行政部门投诉,从集思广益发动邻里投票到全家人身心俱疲意图放弃,从得知内情峰回路转到偃旗息鼓和平共处,可说是自始至终吸引着观众的目光。
整部影片直面香港普通阶层的生活,采用荒诞幽默的表现手法,透过一个看似荒诞的故事,一场邻里之间的矛盾纠纷,一个普通家庭面对困难时的苦累史,不光将从“兴”到“惊”的感受贯穿始终,更是带领观众在嬉笑怒骂的同时,重温经典港片的纯正味道。无论你身处何方,有没有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房子,这部为窗博弈、为海景权而战的《家和万事惊》,都不容错过。
一扇窗,喜也是它,悲也是它,怒也是它,骂也是它,兵荒马乱是它,鲜衣怒马是它,一地鸡毛是它,岁月静好还是它。
是它,都是它。它是兵荒马乱时的镇定剂,是一地鸡毛时的主心骨。是鲜衣怒马时的兴奋剂,是岁月静好时的保鲜剂。
一扇窗的故事,一个家庭的嬉笑怒骂,一个社会的缩影。故事虽然荒诞,却处处透着温暖。为了这扇窗,为了这份镇定剂,他们越发相爱,越发团结一致,在温暖中前行。
唯有于温暖中前行,窗的存在才有意义;唯有在温暖中相爱,窗,才能成为兵荒马乱中的镇定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