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假在家,翻书打发时间,凭着封面选了这本《西装先生与旗袍太太》。这里是一段段的民国大师们的爱情与婚姻,即便拿到今日看也是惊世骇俗,所以才能被好事者记录流传。看完全本,竟觉得徐志摩也不算最“渣”了,生活远比小说更精彩且狗血。本书描写手法颇得《知音》真传,可当做茶余饭后的消遣。
这是一个旧的尚未来得及褪去,新的就迫不及待涌进来的时代,也是一个战火纷飞,动荡不安的时代。
按照旧例,婚姻大事仍需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阶级差异和八字不合断送了无数少男少女们的初恋。于是在懵懂的年纪,他们仍按着父母的意愿订了亲。虽不至于如同封建社会那种只能在新婚之夜见到对方的容貌,但说到底也终归是两个不熟悉的人。
随着年岁渐长,该踏上求学之路了,新式学堂和西式教育为他们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退婚与逃婚成了与父母和社会的一次抗争,可惜多数还是妥协了,那个人成了枕边人。也有红袖添香的佳偶,难得的志趣相投。大部分还是无话可说,互相煎熬。其实大家都没错,只是已不在同一条路上。
自由这种东西一旦被播种,就再难以根除。逃离这个家,到外寻一个新出路。文人墨客总是多情,才子佳人偏又故事多。在动荡的年代,有个人一起分担总是好的。待到故乡的妻儿辗转找上门,先生的身边早就另觅良人。那个年代还有个迫不得己的“美好”品质叫隐忍,于是一个打点家务下厨房,一个乐于社交上厅堂,倒也相安无事。若是实在处不来,还有个新词离婚可解决。放在以往,这种事是死都不愿的,到如今,还成了一种新流行。
历经沧桑,回首已是百年身,如若有幸身边还有个人可相守。但要问起此生挚爱,多数也难以启齿,留下的一份份炙热的情书,一张张泛黄的照片,一段段故事里或许有那个人的身影,但是答案也只在他们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