迅速滑了一遍笔记,发现根本没办法形成网络状的读书思路,只好流水账记录下。
1、六月即将告罄,发现上半年的阅读量远远不能符合年初制定的30本计划。而匆匆读完尤瓦尔·赫拉利的两本书算是意外收获。
2、这两本书在热门榜上应该驻足很久,或许是罗胖的推荐效应。
3、读完《人类简史》+半本《未来简史》,隐约感觉有些重合观点,才发现作者是同一个人。
最直接导致我产生“难道作者是同一个人”猜测的点,是两本书都有提到人类与动物的不同,在于会利用想象力、意识形态去创造一个共同的、虚构的世界。从社会学角度来说,应该就是社会文化的形成吧。在这一基础上,人类缔造了客观世界、主观世界之外的第三层次:互为主体。例如金钱、神话、国家、政府等。简析其二:
金钱。作为一名伪文青,对金钱持有保持绝对距离的警惕感。然作者的分析,让我有了茅塞顿开、趣味横生的新冲击。金钱制度有两大原则:万物可换、万众相信,是人类历史发展至今最有效最普遍的一种信任系统,对于人类社会的进步而言,它是一个重要的发现(or发明?)。在金钱背后,是信用、信任。
神明。与神明相关的概念有宗教、神话等。共同想象编织了一张巨大的关于意义的网,将每个人都笼罩其中,这也许就是社会化过程的一部分。宗教建立了虚构秩序,是让人们统一的又一力量。
4、人类走向何处?
人类发展的脉络。《人类简史》中,作者娓娓道来,人类经历认知革命、农业革命、科学革命,从动物走向上帝。认知革命之后的人类,开始讨论“虚构的事物”,虚构的故事赋予智人前所未有的能力,才开始从生物学的范畴走向历史叙事。在此基础上,人类追求更轻松的生活,即便是带着对现存世界破坏暴力的农业革命。而科技革命是对人类本身的革命,让人类发现自己对很多重大问题根本一无所知,也让人类更加依赖于产业和政府。同时,人们开始提出疑问,到底快乐是什么,意义是什么,仅在于外在条件, 还是纯粹在于体内感官的生物机制?
与《人类简史》一脉相承,《未来简史》也呈现了从神为中心到人为中心的演进。顺着这一叙述,作者继续讨论了世界经历的新变化,人类面对的问题不再是饥荒、瘟疫和传染病,而是争夺永恒青春、永久快乐和“神性”。作者认为,随着破解这三个议题的需要增长,科技将逐步颠覆人类认知,数据主义取代人文主义,进入以数据为中心时代。生物就是算法,人类的一切都可以数据化,最终只有少部分人可以进化为掌握特权的"智神",过去人类与动物的关系,就是未来超人类与人类的关系。
数据就是资源,就是生产力的论断在当下已不新鲜。但读罢,还是略有惊悚。
阅读中问了两位朋友,信感觉还是信数据,一致选择以数据为基础做决定。于是追问,算法人类制,人类反被算法控制,不觉其中悖论吗?但对于大部分来说还是会毅然决然按照理性,选择信数据得永生。
《未来简史》结束于不在意料之处。尤瓦尔·赫拉利是个好人,在文末(最绝望处)强调自己并不是“断言未来必会如何而让我们的视野变得更窄”,而是希望视野放宽,体察到“其他更多选项”。或许,阅读的起点,就是破除人类中心主义,哪怕如我等,自以为尊重自然尊崇规律,实质可能也只是未曾觉察到这一潜意识的存在。
5、回想初中斥巨资购买人生第一个MP3,引来诸多羡慕眼神,到其后各种电子产品蓬勃发展。也许数据中心时代的到来,我辈存活之日亦可见证。
6、读开脑洞且文采斐然的书,时不时脑海里bling下,的确人生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