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常常听到父母:快点,快,你能不能快点?这些催催催的语言。刚开始孩子可能很听话,蹭一下该干嘛干嘛去了,再后来渐渐地习惯了这种催促,并且意识里开始和妈妈对抗,嘴上答应着,身体却很诚实——我就不动!
久而久之,很多妈妈会开始烦恼,孩子这么磨蹭该怎么办呢?
01很多孩子的磨蹭,其实是我们催出来的
孩子做事一慢,我们就忍不住去催催催。可实际上,我们的催促往往起了相反的效果!
比如:孩子路过客厅看到播放的电视,久久不挪步,催三遍才肯乖乖睡觉。那么问题来了:孩子真的不知道该准备洗漱睡觉了吗?
其实这些规则孩子是明白的。而他之所以会赖着不动,是因为对妈妈长时间的唠叨、催促形成了免疫和依赖。
当妈妈催第一遍的时候,他一点都不在乎,因为知道妈妈只是打个预防针;
当妈妈催第二遍的时候,他预感到妈妈可能会发火,所以抓紧最后的时间多看一会儿;
当妈妈催第三遍的时候,他知道妈妈真的发火了,所以才起身去洗漱、准备睡觉。
时间长了,孩子做事的标准变成了妈妈催的才是紧急的,妈妈不催的一概不去主动做。
其实家长,可以试着慢慢戒掉唠唠叨叨、连哄带骗的催促,对孩子下达的指令时,内容要简单明了,态度要和善,语气要坚定:“现在已经10点了,妈妈允许你看最后5分钟,5分钟后必须开始洗漱,明白没?”
02生活中谁也不能随时处于起跑状态
有的家长习惯喊“1、2、3”,这个方法偶尔管用,经常用就不灵。生活中谁也不可能随时处于起跑状态。
但凡有需要倒计时的时候,就有必要反省一下:孩子为什么没有行动,是否事情做到一半无法停下,是否没有看到全局,我可以怎样改进。比如,事先谈好,把这件事情交给孩子自己管理。
03父母帮得越多,孩子越磨蹭
有的家长嫌嫌孩子书桌乱糟糟的,就去帮孩子收拾;嫌孩子穿衣服慢,怕上学迟到,就帮孩子穿衣服……
虽然父母都是出于好心,但是每替孩子做一件事,就剥夺了孩子一次锻炼、成长的机会,而且父母为孩子代劳太多,还会让孩子滋生严重的依赖心理。有些事不愿意做就不做,想磨蹭就磨蹭,反正有爸爸妈妈跟在后面“擦屁股”。所以,真正的爱孩子不是无休无止的呵护,而是让孩子适当面对风雨,尽快成长起来。
04正确的引导,比催促、责骂更有效
1.有些孩子的磨蹭,是因为没有时间观念。
这也是很常见的一种情况,因为孩子真的不知道大人口中的“5分钟”“半小时”“一小时”到底是多长一段时间。
于是,你火急火燎地冲孩子嚷:“快点,还有5分钟就迟到了!”而孩子还以为5分钟是段挺长的一段时间,继续慢慢悠悠地该干嘛干嘛。
像这种情况,家长可以利用闹钟来帮忙。让孩子在实际生活中感受“5分钟”“10分钟”到底有多长。
2.有的孩子磨蹭,是因为注意力不集中。
写作业的时候东瞧西看,一会喝水一会上厕所,严重影响了效率。
对于这种情况,家长可以安排好孩子在写作业之前解决吃饭、喝水、上厕所等问题,并且督导孩子在开始做作业前先规划好复习的顺序,可以在作业之后根据自己成绩报告中薄弱学科分析,未掌握知识点分析逐个复习短板学科、知识点,这样时间一长,能慢慢提高孩子学习规划能力和学习效率。
任何人都讨厌被催促,作为父母,我们想要留住他们的耳朵,让他们听得进去我们的建议,就得学会耐下性子来调整心态,寻求有效的切入点和表达方式。合理使用身边的学习资源,通过成绩分析,掌握知识点 ,总结整理错题帮助孩子从题海中找到自己高效学习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