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清明天的去向,不忘昨天的来处。”
—— 这是记录的意义与力量。
知乎上有个学习达人叫核聚,博士后,北京大学毕业。他回顾自己作为一个农村孩子刚考上重点高中时,即使再努力,成绩也赶不上城里的同学,一度很自卑,很迷茫,不知道自己每天学习有什么用,最后通过反思,他总结了一个“进步本”。“进步本”里记录了他昨天做错的题和不会的题,通过解决这些问题,真实感受到自己每天在进步,最终克服自卑,走出迷茫,成功考取北京大学。
曾几何时,在读书过程中也有过类似的心境。每当读书读不进去时,总在问自己,“昨天读了什么书,对我有什么用?”“还要不要继续读,读什么?”这些问题应该困扰过所有读书人。
解决以上问题最正解的答案就是做读书笔记。奥野宣之在他写的《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笔记读书法》中,强调读书笔记可以改变我们的读书生活,通过坚持做读书笔记可以改变读书方法,进而改变思维方式,增长知识,提高能力。
奥野宣之,日本同志社大学新闻专业毕业,这本《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可以说是其成名之作,正因为这本书,其本人也被称作“笔记本作家”,可见大众对其笔记读书法的认可。这本书有一个最大特点就是重点突出,关键词和语句都有加粗,一目了然,确实是一本难得的实用的阅读方法书。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关键词是“有效”,落脚点是做笔记,介绍了选书、购书、读书、记录、活用5步读书法,在这过程中通过笔记明晰当初选购一本书的初衷,记录读书过程中的奇思妙想,最后将所读书中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智慧”,应用到工作生活中,真正做到读有目的,读有所获。
一元化读书笔记改变人与书的关系
以前网络购书还未兴起时,自己也时常逛书店,但多数是漫无目的,跟逛超市差不多,这本翻两页,那本翻两页,最后随便买两本回家,有时学习工作一忙可能很长时间不去读,也有可能读着读着发现跟自己想的不是一回事,浪费了时间也浪费了金钱。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开篇明义的指出,人与书关系的改变者就是读书笔记,或者更精确的说就是作者所提倡的一元化读书笔记,通过坚持做笔记能更加密切人与书的联系。
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是看到的电影、广告,听到的演讲、广播,只要有自己感兴趣的,就算是一句话也好,把主题或关键词记录下来,这样带着强烈目的去选书购书,说不定就能让你邂逅好书,也不会出现上面所说的情况,避免了与不需要,不感兴趣的书相碰。(用过豆瓣的小伙伴是不是发现这和豆瓣想读功能很相似哦!)
另外,奥野宣之认为,将读书信息一元化,即关于阅读的所有信息都记在一个笔记本里,不设分册,这样保持轻松的心态,省去整理信息的心理负担,也有助于将读书笔记长期坚持下去,只要按照顺序登记好笔记时间,查找起来也很方便。
做笔记耽误阅读速度?
有人说,边读边做笔记影响阅读速度。真是这样吗?另外,遇到很有感触的一段文字,总是纠结要立刻记录下来还是继续往前读?你是不是也有这样的困惑?
奥野宣之在《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里回答了这些问题。一般遇到感兴趣或者感觉对自己特别有帮助的书,都需要精读,但并不意味着一上来就精读,做笔记。书中介绍了筛选做笔记的3个步骤:
首先,先通读一遍,遇到重要的,有感触的用便签或折书角的方式做好标记;
然后,在把标记的地方重读一遍,如果仍认为很有用就再标记一遍;
最后,再将两遍标记的内容确认,如果仍无法舍弃,那这些内容就是落实在读书笔记里的内容。
这样你是不是就不用再纠结了?有感觉做个标记就ok啦,既不耽误阅读速度,也不影响最后做笔记。用这种方法可以磨刀不误砍柴工,看似繁琐,实则高效。
读书笔记促进思维跃升
在做读书笔记时,你是否为“应该摘抄哪段文字”“应该如何评论这点”这两个问题而烦恼?恭喜你,你已经迈出了思想输出的第一步。
奥野宣之提倡用“葱鲔火锅法”,即“摘抄+感想”的方式作读书笔记,毕竟读书笔记中“摘抄”的对象是当时自己认为很重要的段落,“评论”的对象是当时自己的问题、思想和表现力。在读书笔记里记录这些,可以促进思考,也可以倒逼自己提升阅读速度。
另外,读书笔记在头脑风暴中也有用。
“瞬间的思考就像沸水里的气泡,只会出现一瞬间。”如果没有读书笔记,就抓不住这个“气泡”,灵感也许就一去不复返了。
如同美国广告大师詹姆斯•韦伯•扬在《创意的生成》中说的一样,“所谓创意,只是把原有的元素重新组合而已。”这里的“原有的元素”从何而来?如果你有读书笔记,拿出来再读一遍,也许会有惊人的发现。
读书笔记其实就是我们人生的“进步本”,记录着我们思想的蜕变,自我的成长。坚持做笔记吧,因为它能给予我们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