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意练习》的核心原理和运用原则原本能在一篇论文中讲述清楚,作者却填充了将近五十万字,举了大量例子证明刻意练习的效果,并且对人们心目中的诸多“天才”进行解密,除了因为西方的传统忌讳空洞说教、注重实例之外,恐怕也是因为“天才”的传言太过根深蒂固,唯有扎实的数据和活生生的实例能打破谣言,增强说服力,也让读者在那些例子中看到自己,以起到更好的激励作用。
想要在某一领域成为专家级人物,“天分”真正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人类由于基因的操控,在降生之时会在生理与心理上出现细微的差别。这种先天性的差别类似于一岁的孩子与两岁孩子的力量差别,会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淡化。但是孩童在幼年时期,因“天分”加持容易收到正面反馈,正面反馈又反过来激励孩童投入更多的努力,才有了“天才”神话。但归根结底,成功是努力的结果,而非从天而降的侥幸事。另一个意义上,《刻意练习》的作用也在于建立“自信”,打破“天分”的迷信,让人有信心追求自己热爱的事业。
成功的唯一途径:刻意练习
刻意练习是达成成功的唯一途径,一般的练习并无作用。练习时间是优秀者与非优秀者之间最重要的差别,优秀之人是花费时间最多的人。
一般的练习容易导致重复性和无效性,练习时间长了,又很容易进入“我今天很努力”的自我感动误区,实际上进步很小。与此相比,刻意练习是一个较为明确的练习过程,而非单纯重复。刻意练习包括:明确的目标、专注(而非下意识地重复)、及时反馈、纠错。
合适的阶段目标:人体有强大的平衡能力,在偏离舒适区之后,身体会进行自我调整,让身体恢复平衡,这就需要不断调整阶段练习目标,来追求进步。但是过分逼迫自己、设置难度较大的目标可能导致倦怠,容易萌生放弃的想法。最好是选择在舒适区之外又离得不太远的挑战,这是大脑改变最为迅速的方法。另外,一旦进入舒适区,就代表需要立刻加大难度了,否则进行的无效练习,充其量只能维持目前达到的水平。
另外,在练习中,无达成设定目标的原因往往并非已经达到身体的极限,而是动力不足,导致练习不够。
及时反馈和纠错:一般情况下,刻意练习需要在已经得到合理发展的行业或领域中进行,这样才能借助行业内积累的成功经验指导练习过程。另外,还需要一位能够布置训练作业的导师,以保证反馈和纠错的正常进行。如果所在的领域并没有丰富的经验积累,那就需要自己寻找练习方法。
瓶颈期:渡过瓶颈期的关键是改变思路,尝试新的练习方法,而非一味加大难度,盲目练习,这只会削弱积极性。
保持训练:由训练引起的认知和生理变化需要继续保持,如果停止训练,它们便开始消失。
刻意练习能够促成进步的关键是可以帮助构建心理表征。通俗讲,心理表征是在进行某种专业训练时形成的惯性思维,通常伴随大脑的物理性改变,刻意练习就是建立和加深心理表征的过程。任何一个行业中,技能与心理表征都是良性循环的:技能越娴熟,创建的心理表征就越好;而心理表征越好,就越能有效地提升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