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 The Catcher in the Rye 的戏剧呈现,没有失望,反而很感触。
记得是在大学英语泛读课读到这本书的,属于我们泛读课的作业,因为是长篇小说,所以每个人都要在每堂课之前读三十页,然后老师上课时就和我们一起分享。老师NICK是个很可爱的美国大男孩,笑起来能迷死人的那种,但跟我们讨论文学的时候就很认真。因为零零散散的看,所以里面的情节都记不太清了,只记得NICK在黑板上写了cynical这个单词,至今都忘不了这个单词的意思,愤世嫉俗。
霍顿是愤世嫉俗的,可是却一点也不让人讨厌。他讨厌虚伪的东西,守护着他内心纯真的东西,也是他心底最柔弱的部分。艾里是最动人的,永远是霍顿心中最好的样子,让人一想起来就感到骄傲,感到心疼,会会心一笑。菲比是小说中最甜的部分,如史航老师评价,她是刀口的蜜。无论身处何地,菲比永远是霍顿心中最牵挂的人,最后为了她也能放弃外出闯荡。
整个旅程不长,也就三天,霍顿经历了很多事,见到了很多人,他们都很虚伪,这一切都让他烦透了,他讨厌这个世界,讨厌一切虚伪的东西。然后却在最后说了一句,奇怪,我想念我提到的每一个人。是的,那些虚伪的人,都是掉下悬崖的孩子,都曾经是单纯、真实而善良的。所以他怀念他们,也感到愧疚,自己没能挽救他们。
他告诉菲比,他的梦想就是做一个麦田里的守望者,看着所有的孩子在麦田里玩耍,而自己就守在悬崖边上,挽救每一个冲到悬崖边上的孩子。他多么想保留所有孩子的纯真,他想象如果所有的孩子都能“正常”长大,不被污染,那么这将是一个多么美好的世界,没有虚伪,没有欺骗和失望。
道长说,他在霍顿这个年纪看这本书的时候也和霍顿一样,并用着霍顿的口气骂着这本书,而现在却愈加能体会霍顿的心境和作者Salinger的意图。我们都是在不同的年纪有着不同的天真,每走到下一个阶段,我们都变得更能理解从前的自己,并不断和这个世界和解。
很好奇,如果霍顿长到30岁,或者40岁,会变成什么样子呢?或许他也会这个世界和解吧,可能心里还会保有那一份对纯真的追求,但同时会接受这个世界总有cynical的部分存在。
我渴望见到菲比的样子,我相信她会一直是这样,美丽、善良、聪明,他相信霍顿,安慰他,就算不能理解他,也愿意永远陪伴着他。
我很遗憾没有见过艾里,他一定很温柔也很绅士,笑起来就像冬日的阳光。
戏剧结束了,牛骏峰坐在台阶上和大家道别,我却不觉泪目了,原来我并没有忘记这本书,也没有忘记里面的情节和人物,那些美好的东西不会消失,只是在时光里蒙上了灰尘。
我们都曾是小孩,都曾守护着心底的纯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