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清晨,最先声声入耳的却是捣衣声。
“咚!咚!咚!”一声接着一声,力道足,隔着一汪清水,又透着干脆。
不用猜,一定是一位母亲开始将难以浆洗的衣服,大桶装着,提到了水边。
声音时断时有,那一定是浸、搓、揉,再挥动光滑的木棒槌,用力的击打,周而反复,直到衣服最后挤出的水和塘水一样清澈。
这声音多么熟悉,多年没有再听过了!
此刻,天还将醒未醒,院里的鸡鸭也开始热闹起来,树上的鸟儿婉转歌喉,可这清脆的棒槌声一声,又一声的,却已敲在我的心上。
在没有自来水和洗衣机的日子,童年快乐玩耍之地就包括池塘边。
那时,清水盈盈,鱼戏水底,四周塘边草根处檐壁上,总有大大小小的泥洞,我们总喜欢拿着树枝去捣鼓。草丛深处,有时候还有意外发现,那就是捡到圆滚滚的大鸭蛋。
河边有一大片平缓的泥沙地,沙和水接壤处,摆放许多凸出的大石头,隔着一定距离就有一块。这些石头无一例外,表面平坦,洁净,但有大有小,有的临水深,有的近泥沙。
去晚了,好的位置常常被人占据。奶奶被我们几个孩童缠着,未出门的时候,池塘边已是此起彼伏的棒槌声。但奶奶一到,邻居的奶奶、婶婶都忙不迭让出好位置,一时间,池塘更热闹起来。
热闹归热闹,很快大家就专心而尽职地清洗:先用清水将衣物浸透,打上肥皂,再用板刷搓,石板上揉搓,最后才用棒槌击打。
随着棒槌一下下,衣服的周边就会溢出一股股白色的肥皂水。衣物经棒槌击打后,抖一抖,再放在流水下漂流。如此反复,至少要半小时才能清洗完毕。
那白的、长的、扁的、黄的棒槌,一起一落,妇女们笑谈声也跟着此起彼伏,中间还夹杂呵斥孩子的声音,以及欲将偷食的白鸭的嘎嘎声。
棒槌交响曲的塘边,也是村里女性们交流的重要场地。种植物长势、家长里短、天气预报……一应俱全。女人们嬉笑怒骂,用力捶打,一个有声的早晨就这样开始了。
棒槌声下,时光仍不停歇。
慢慢地,鱼翔浅底不可见了,反而时不时多了翻了肚白的鱼;水面上还漂着空弃的农药瓶,跟随绿莹莹的浮萍在水里晃荡着。
与此同时,洗衣机走进了家家户户,自来水也淘汰了水井,棒槌也失去了用武之地。
即使节省的奶奶辈,面对被污染后的池塘,也不放心再去浆洗了,最多去涮洗一下拖把。
没有棒槌声的池塘安静了很多。
如今,我又听到了这熟悉的棒槌声,在平静的水面上清脆有力。
水的清澈又回来了,棒槌声也回来了,可是,我的童年却再也回不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