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中国有很多俗话,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有其父必有其子,这都说的是,遗传对每个孩子的影响。但很有意思的,又有另外一些观点好像正好和前边的这些话说的相反,比如说,龙生九子各有不同,橘生淮南为橘生淮北则为枳。这仿佛又是在说其实环境对每个孩子的成长也非常的重要。
那到底前面和后面哪些话说对了呢?先天遗传和后天培养究竟哪个更重要呢?如果你持有一种完全的遗传决定论,那你很有可能变成一个宿命论者---反正有很多东西,孩子生下来就决定了。只要基因好,就可能成为人生赢家,如果基因不优质,那一辈子再努力也就是这样了。一个基因大牛曾经给过我们这样一个观点,他说,基因决定了一个人60%左右的发展,这种准确程度可以达到,它甚至可以成功地预测一个人走在马路上有多大的概率被汽车撞到,所以先天决定了我们太多事情而这种事情并不能通过后天的养育来改变。但是另外一群持有环境决定论的人一定会反对这种观点,他们会认为只要后天培养合适,我们可以改变任何一个孩子的发展轨迹。这个观点的代表人物是著名的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约翰华生,他曾经就说过,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支配的特殊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当中养育他们,我敢担保,任何选择一个,无论他们的父母才干,倾向,爱好如何,他父母的职业,以及种族如何,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愿把他们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是乞丐或者强盗。而我们确实也看到身边很多先天不足的孩子通过后天的培养和努力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就像在美国的NBA篮球联赛有一位叫托马斯的球星,他身高仅仅1.75米,在强人如林的NBA,这种身高,简直就是小矮人,但是他凭借自己的训练和篮球技巧,竟然取得了全联盟的得分第二名,并且带队以东部第一的身份杀入到季后赛。
这样一看我们可能会有点疑惑,到底是天赋决定了我们,还是后天养育决定了从小到大的发展呢?争论到这里,行为遗传学家又开始拿出证据进行反驳了,他们打出了三套组合拳: 家庭,领养和双生子研究,他们发现,同一个家庭的孩子和自己的父母会有更多的相似程度,比如说那些肥胖的父母更有可能生下的孩子也长成过度肥胖的人,把兄弟姐妹放到不同的家庭进行领养,遗传学家发现,即使是这个被领养的孩子和主人家的孩子在同样的环境当中被养大,这个被领养的孩子和自己亲生父母各方面的相似程度还是比养父母要高的多。最绝的一招就是双生子研究,科学家把基因完全一样的同卵双生子分开抚养,甚至有的孩子被跨文化的抚养,譬如一个在美国文化,一个在亚洲或者非洲文化抚养。很多研究就发现,这些孩子长大后,他们和远在大洋彼岸的兄弟姐妹们在行为方式,兴趣爱好,思维模式甚至喜欢的异性类型都有惊人的相似地方。
这下子,遗传行为学家们就拿着他们的研究报告说,看见没有,还是遗传基因的力量大吧。不过,很多的心理学家一下子就找到了漏洞。他们说,你们这些搞遗传研究的人们总是喜欢放大遗传的重要性,以显示你们的成果有多重要,但实际上这种观点的缺陷也很明显嘛。就像刚才我们所说的,据统计,肥胖的父母更容易生出肥胖的孩子,如果你相信了这个观点,可能就会认为,唉,我这个人喝水都会发胖,减肥会有什么用呢,但实际上遗传学根本没有办法区分,这些胖孩子究竟是因为遗传了肥胖的基因导致了肥胖,还是因为孩子们和自己的胖父母有着同样的饮食结构和不喜欢运动的习惯才导致了和父母的惊人的相似。
美国著名的影星阿诺施瓦辛格就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呢和阿诺年轻时候一样,身材健美,外表俊郎,迷倒万千少女。而小儿子则是大腹便便,身材肥胖。原因呢,就是一个控制饮食和健身,另外一个呢,放开享用美食而不怎么锻炼。看见没有,后天的原因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就算是双生子研究,也是因为遗传学家只把那些看起来显著的相似性拿出来做比较。而把那些分开养育的差异省略不提,经过心理学家长时间的研究发现,就算是那些强遗传性的能力或者是疾病,环境至少也能够起到50%的重要作用。有时候甚至环境的干预可以克服那些遗传所决定的疾病。就像那些患有先天性丙苯酮尿症的孩子,如果出生就开始进行特殊的饮食治疗,抓住时机,就可以防止他们的心理发育迟滞,只不过是很多父母不知道,错过了最佳的先天发育时期,才会认为这是先天的发育不足所以无能为力了。
经过一个世纪的争论,到现在各门派的学者基本上已经达成了共识: 是遗传和环境共同决定了一个人的发展,而且并不是那种各占多少比例的作用,而是以一种非常复杂的系统影响着每一个孩子。一般是这么认为: 基因给我们人类的发展定了一个基本的框架,也就是他能告诉你你的极限在哪里。前段时间我听说人类的游泳冠军菲尔普斯跟鲨鱼进行了比赛,他比鲨鱼呢还是要慢一些。而后天的环境呢,决定了我们是否能无限靠近我们的极限。中国在贫困的年代,因为营养不良而导致了国人的平均身高都很矮,经过了社会的发展,后代因为营养条件的改良,他们的身高超过了上一代。不过就算是怎么样的改良,人类的身高也不可能无限制的增长,所以你绝对不会看到有3米高的人。这就是因为基因所决定的极限。但反过来很多遗传给孩子的特征就算是基因很优秀,也可能因为后天的条件不好变的能力低下。最显著的就是语言能力---如果父母最初对孩子发出的那种丫丫学语的声音进行积极的回应,鼓励他们说话,这些孩子就会比那些早期被忽视的婴儿更早的学会说话,哪怕这个被忽略的婴儿父母都是优秀的演说家具有优秀的基因,所以基因研究者和心理学家的观点一统一,这也给了我们普通的父母更准确的养育提示。
我总结了一下有3点:
第一,我们养育,尽量去做那些顺应遗传规律的事情,要尊重孩子们的天赋。如果他们从小展现了什么样的兴趣和天赋,一定要顺应孩子们的天赋来培养,而不是按照我们自己主观的意愿认为孩子应该学什么。很多父母喜欢让孩子去弥补自己人生中的遗憾,我从小因为条件不好,所以尽管想学钢琴但没能学成,所以到现在我一定要让我的孩子学习钢琴,但是孩子呢更喜欢踢足球,这个时候我们就要想一想,让孩子学钢琴到底是为了他的发展,还是为了满足我们自己的愿望呢。而你安排的这种学习他真的能学得好吗?
第二,孩子他自己并不知道天赋在哪里,需要不断尝试才知道。我经常听到父母们讲,我家的孩子一会儿想学这个,一会儿又想学那个,经常坚持不下去我应该怎么样让他去坚持有恒心呢。其实我认为这和恒心毅力呀没有多大的关系,当孩子找到了一个与自己天赋相匹配的事情,他会自然地展现出来极大的恒心和耐心,但这种事情孩子不可能一下子就找到,所以他们可能需要尝试各种的活动来发现自己究竟喜爱和擅长什么。所以不要用我们评价成人的观点去评价孩子,他们这么做一定有内在的原因。
第三,对于学业成绩来说,遗传和后天的因素大概各占50%,所以不要相信那种说,我天生就不善于数学,或者我对外语天生就不敏感。这样的话只是藉口,那些某个学科成绩不好的孩子,大多是因为他们因为某些原因失去了对这个学科的兴趣,比如说他们觉得这个老师看不起自己,或者是太凶了。这样就会排斥这个学习,导致恶性循环。所以对每个孩子来说我们可以去激发他对任何一个学科的兴趣,当然,因为天赋的原因,你没有办法要求孩子把每一个学科都学到顶尖的水平,因为上限是被基因所决定的。如果每位父母都能够知道遗传和基因是相互复杂作用来决定一个孩子的,那你们就不会在养育孩子的时候过于主观的去强调天赋,也不会过于执着的相信只要努力就一定会有最好的结果,当你发现天定和人为在执行一种混沌的多变量交互作用的结果,而这种方式使得我们的人生变得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有一首歌不是唱到,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嘛,而按照发展心理学的观点就是,如果你选对了天赋,就会让打拼更容易,也能够飞的更高,而如果你选择错了方向,天赋将会成为你的发展天花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