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腊月二十九,由于今儿牛年没三十,所以今天就是除夕了。是中国传统节日最隆重的一天,心情彭拜,不知道说什么了,先祝各位简友,新年好!
回到主题,还是说春节风俗,写到今天,发现要把中国的春节习俗整理起来,比一部辞海不会少多少。我今天先简要罗列一下,大致情况的风俗吧。
除夕,是农历腊月的最后一个晚上,它与春节(正月初一)首尾相连。这一天的民俗活动多了去了,有祭祖,贴门神,放爆竹,给压岁钱,吃年夜饭,迎财神等。
贴门神,这风俗最早追溯到五代,刻桃木为人形,挂在门两旁,后来成画张贴于门。唐代以后,有画猛将秦琼、尉迟敬德二人像为门神的,还有画关羽、张飞像为门神的,各路小鬼不敢来了。
贴春联,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后渐发展为春联。据清人陈尚古的《簪云楼杂说》记载,有一年朱元璋准备过年时,看门面光光的,觉得沉闷,下令每家门上都要贴春联,以示庆贺。
年画,是中国的一种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他反映了人民大众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希望。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
置天地桌,这是一个临时性的供桌,是除夕专设之桌,摆上贡品,传说此夜为天上诸神下界之时,所以传统民间有此接神习俗。
守岁,俗名“熬年”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后来就是看春晚和打麻将了。
烟花爆竹,当午夜交正子时,新年钟声敲响,整个中华大地上空,爆竹声震响天宇。屋内是通明的灯火,庭前是灿烂的火花,屋外是震天的响声,把除夕的热闹气氛推向了最高潮。历代的诗人墨客总是以最美好的诗句,赞颂新年的来临。王安石的《元日》诗: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年夜饭,全家人上场,开吃的事,都清楚了,一年里最丰盛的晚餐。
压岁钱,吃完年夜饭,头等事就是找长辈发压岁钱了。也有童谣云:
三星在南,家家拜年;小辈儿的磕头,老辈儿的给钱,要钱没有,扭脸儿就走。
接财神,是为新旧年分界点,但接神时间亦不太统一。祭灶后,诸神都回天宫,不理人间俗事,到除夕子时后,即新年来临时,又降临人间理事。接神的仪式在天地桌前举行,由全家中的最长者主持。接神时鞭炮齐鸣,气氛极浓。
踩崇,接神后,将芝麻秸从街门内铺到屋门,人在上面行走,噼叭作声,称为“踩岁”亦叫“踩祟”由于“碎”与“祟”同音,取新春开始驱除邪祟的意思,这个现在快没有了。
祭祖,各地礼俗不同,形式各异。有的到野外瞻拜祖墓,有的到宗祠拜祖,而大多在家中将祖先牌位依次摆在正厅,陈列供品,然后祭拜者按长幼的顺序上香跪拜。叩谒祖先,敬其祖的美德,庇佑后辈。
饮屠苏酒,是一种药酒。现在是拿出好酒,相互祝贺,不多说。宋朝文学家苏辙的《除日》诗道:年年最后饮屠苏,不觉年来七十余,说的就是这种风俗。
抢红包,自从有了微信,中国传统便多了这习俗,看春晚的少了,抢红包的多了。别不再聊,我抢红包去了,祝大家手气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