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十点,远在国外的老公给我发一条微信说,儿子一直一直哭,你赶紧给爷爷奶奶那边打个电话安慰安慰他,我这边在上课,真是没招了。
儿子十多天前回江西,跟着哥哥们坐邮轮去日本,在上海逛迪士尼,再回南昌疯玩,显然是乐不思蜀了。
我打电话过去,儿子泣不成声,“妈妈,我不想回家。奶奶那天说,11号回家,我不知道怎么回事,说了句'那么晚‘,结果票换成明天的了。”
话筒那头,婆婆也在哭。婆婆心疼孩子,最看不得孩子哭了,可是老太太界限感超强,这种事情都是听我们的。这是先给老公打过微信电话了。
我心里暗自给公公婆婆点了N个赞。
儿子还在电话那头哭。
“豆豆,你很难过,舍不得走,是吗?”
“嗯。我不想回家。”
我心想,傻子才想回家呢,爷爷奶奶叔叔婶婶姑姑姑父哥哥姐姐一大群亲人捧着,也没人管束。自由,玩耍,乐趣,爱,多美好啊。
我在电话这头静静地体会了一下儿子的心境。他回来是有些事,但也不是什么上纲上线的大事。
”豆豆,如果你要留在南昌再玩几天,这件事要怎么处理呢?”
儿子的哭声停了下来,开始思考,“妈妈,这样吧,我明天看看周六的票能不能买到,能买到就周六回来,买不到票,我就明天回来。”
显然,孩子需要倾听、理解和信任,不需要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