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她写完作业回家都无所事事的样子。我再也看不到她拿起书进行每天的复习,虽然我一直对她看数学不做题只是看题抱有很很大的不满;再也看不到她拿起可爱的本子进行她的手帐涂鸦;再也看不到她早起背题的劲头,虽然她也一直叫嚣着说要几点几点起;再也看不到她专注的看课本的样子……,取而代之的,是,她要么拿着《哈利波特》贪婪渴望的读着,要么在房间里转来转去,偷着瞄会手机,或者找会这个找会那个,然后就“哎呀,我什么都没干,就要睡觉了。”
老实说,现在我都懒得去搭理她。再也不会在她屁股后面紧跟着“去看会课本吧”“怎么也不复习了,你不知道马上就要考试了吗”“怎么还不如以前那会了呢”“你马上就小学毕业了,为什么现在倒不愿意学了呢”,我的话越来越多,她也越来越没打开过书本。
是不是我看见她的作为,这种焦虑不安直接影响到了她。那我该怎么办,置之不理吗?
或许是我一直以来的唠叨,催促,说教和让她做学习计划,让她越来越抵触我的“引导”。而我觉得,我要把自己的经验和想法告诉她,让她明白这样做更有效,或者说,这样能少走弯路。可是在她说喜欢我督促她的时候,她的内心分明是抵触的。我口口声声的说要培养她自主学习的能力,可是在无形中的干预,让她以为学习不是她自己的事,她把属于她那部分的责任归结于是我的。而我从无到有,从大到小,甚至于具体怎样复习预习,怎样提高学习效率都去百度搜索答案告诉她;从周一到周五早起干什么,晚上干什么,周日该交叉着学什么都一页页的列给她看。然而,她热衷的还是除学习以外的事情,计划表也看都不看一眼。我觉得做这些是为了她养成一个自律的习惯,养成一个做计划的习惯,养成一个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可是,这些都是我觉得。
我除了失望就是越来越明显的焦虑。“她从小一直学习成绩很好,到了六年级,真的就成了别人口中的小学强,中学差的例子?”这些,究竟是怎么回事。
我看到武志红老师推荐的文章,看到“过度干预”四个字,我明白了,我做的太多了,多的超过了事情本身该有的过程,想直接迈向结果,可是无疾而终。无论是学习,能力,心态,还是人际关系,所有我想教育她,告知她的这些,说教是最笨,最浪费时间,最容易让人南辕北辙的东西。还不如让她慢慢体会,从不懂摸索到渐渐熟悉,从不了解到和生命溶为一体。感受,永远都是成长路上最强大的朋友。不去体验,不去拥抱,不去碰撞,不去磕绊,光凭你的爱,光凭你嘴下的三言两语,光凭你的咄咄逼人,她永远不会切实的明白。你,作为父母亦是普通人一枚,干嘛要孩子仰头崇拜你,并把你的话奉为圣旨。况且,翻来覆去的唠叨也确实能让一个人“暂时的失聪”,听不进去并且把它拒之门外。
那我该怎么办?
有的人说“天上只有一个太阳,地上也只有一个珠峰。群星虽然没有太阳耀眼,但同样熠熠生辉;群山虽然没有珠峰伟大,但同样也挺拔向上。”每一个孩子都有她自己的光芒,不要让你世俗的眼光阻碍了她更多的天性发展。每次考试前三名的也就是几个孩子,无论是家里,县里,市里,省里,……考上清华北大的又能有几个人?步入社会事业成功的能有几个,总裁老板董事们毕竟是少数,有谁见过企业里老总比工人多的?抛去事业不说,生活甜蜜顺风顺水的又有几个,哪一个不是为了情仇就是为了钱忙,还有为了大的小的麻烦耿耿于怀?从小到大,生活不是你想的要多壮观就多壮观,想要什么就能得来什么,别被所谓的大势影响了你的脚步,孩子的脚步。在她的童年,留下符合童年的标签,比如女汉子的疯跑,比如回到家灰头土脸,比如她的秘密基地,比如她的不按时回家, 比如她骑车扯着白塑料袋满街串,比如她和伙伴去河里摸已经死掉的小鱼臭了的贝壳……,这样,童年的记忆一直会是快乐的味道。生活以后多的是坎坷,那就让现在平坦一些吧。既然没有那么多的“优秀学生”,那么她也可以做小小的自己,活在自己的世界里,高高兴兴,最好是没心没肺,这样可以少受伤害,只可惜,她没有那个技能。所以就让她活在自己的快乐里,我远远的看着就好。
那学习呢。看她自己吧,我决定不再逼她。学习是一个人对待生命本身的一种态度,她现在不想学,强迫也没用。就不如让她慢慢感受,甚至后悔,这样才能明白事情本身的实质性意义。而我说“学习对于我们这种人来说,是改变命运,或者说,是换一种你想要的生活方式”这样的的话,其实跟废话也毫无区别。我十几岁,二十几岁还不懂的东西,凭什么强硬的灌输给她,她就能接受?她会说“为什么你小的时候不知道努力?”然后一脸鄙夷。
好吧,那就等你慢慢了解,慢慢懂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