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公司发展迅猛,业务结构也在不断扩充,小胖作为一线运营人员每天要学得东西非常多,每天被催着提交各种运营方案,一天时间又过去了,今天的新品项知识还没有学呢!完了完了,又是一个不眠之夜。
小胖作为一个90后,每天都非常的努力以及认真的学习,当初加入目前这家公司,也正是因为看重了公司有很多的培训学习成长的机会,但尽管学了很多,仍然觉得力不从心。
看着自己的学习笔记文件夹一天一天被塞得越来越满,反而愈加焦虑。
关于“要不要学习”这个话题已经注定退出历史舞台了,而如何学习?以及如何提高个人和组织的学习力?才是职场人更为关心的话题。
智联招聘2019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趋势调研报告显示,就业市场主体结构正在发生变化,同时对供需关系产生了直接影响,90后、95后等个性鲜明的一代正在成为职场主力军。针对企业如何增加员工稳定性调查中,薪酬因素并不是提升员工稳定性的主要措施。报告显示,最重要的措施是营造轻松和谐的办公氛围、提供系统性的学习与培训平台成为最重要的两项因素。
个人价值增值的诉求已经越来越凸显了。调研显示,51%的职场人对自己的职业规划是“不断提升,获得个人价值增值”。员工期待更好地掌握专业技能和知识,并且能够应用到实际。
你看,作为职场主力军的90和95后的主流思考已经跟70后,甚至80后完全不同了,绝大多数人已经逐渐意识到提升个人价值以及提升个人学习力的重要性。
正如陈春花老师说的,在知识革命时代,没有学习力的个人和组织,在未来的商业竞争中就没有核心竞争力。
正如小胖所面临的问题一样:
有很多要学的内容,但没时间、没精力,怎么办?
工作了很多年,但知识支离破碎不成体系,怎么办?
公司发展很快,但学习能力一直很难跟上进度,怎么办?
今天,陪读蜀黍给你介绍一本关于学习力的书籍《学习力-颠覆职场学习的高效方法》。如果以上3个问题是你正在面临的处境或者是你一直想要解决的问题。那我觉得今天的这篇更文或许能够帮助到你,请你一定要认真读完。
本书的作者是王世民和缪志聪。王世民是深圳尔雅CEO,YouCore创始人,知乎专栏“框架的力量”作者。著有《学习力》《思维力》《个体赋能》等书。缪志聪是YouCore产品总监,Linkedin专栏作家。《学习力》《个体赋能》合著者。他不仅擅长学——高二即被保送南京大学的学霸,而且擅长教——帮你将复杂学习内容拆解得条理清晰,易于上手。
关于学习力的书籍,我之前有解读过斯科特扬写的《如何高效学习》以及芭芭拉奥克利写的《学习之道》,这两本书更多是对学科知识学习方法的总结,而不是职场人士需要的职业技能学习方法的介绍。
而这本《学习力》是经过了2016-2017年两年的实践应用迭代后形成的体系化职场学习方法,作者正是应用这套学习方法来培养企业咨询顾问的自我学习能力,74%的人在半年到1年内,成长为所在公司的项目经理或核心顾问。
这本书是我上个月刚买的,刚好最近都在读关于学习力相关的书籍,我发现这本书对于职场人士来说,是最接地气的。它相比较于其他同类书籍而言,更加实战落地,教你用职场学习法快速实现学习能力的跃迁,从工作岗位中脱颖而出。
01 功利性学习
所谓的功利性学习,就是从工作的实际需求出发,学习后立马应用。功利性学习就是以解决某个具体的问题为目标而进行的学习。例如,你今天刚升职当经理了,因为自己从来没有带过团队,紧张之余还担心自己做不好,于是乎你就上网买了一堆的关于团队管理的书籍进行学习,这就是功利性学习;例如,因为工作的调动,你马上要转岗去信息化部门做数据分析的工作,但自己的excel公式应用渣得很,只有你自己知道,于是乎你就赶紧报了很多的excel学习训练营,为了能够尽快提升自己的excel能力,这就是功利性学习。
我自己本身就是一个功利性学习的践行者,所以我也经常会听到这样的声音,阅读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情,是一次跟经典的碰撞,不应该带着功利心来读书,否则就会心不静,也就看不深;看不深,也就悟不到。其实我一直以来也并不否认这样的观点,只是大家在得出这样的结论是站在怎样的一个情景下,站的角度不同,其实观点也就自然不同了。
最关键的是,其实我觉得这并不是非黑即白的事情,两者并不冲突,这跟读者拿起书的那一刻起,对这本书是抱有怎样的期待有关。
为什么要进行功利性学习呢?
正如我们在前面举例说明什么是功利性学习一样?平时你没事绝对不会写情书的,然而一旦要追女孩子那就不一样了,伏案冥想,直到文思泉涌。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进行功利性学习的原因。
关于如何进行功利性学习,我提炼出了3个步骤:
步骤1:选择一个要解决的问题;
步骤2:确定学习内容的范围和顺序;
步骤3:实际应用所学内容解决问题。
功利性学习步骤的核心其实就是以计划解决问题来确定学习内容,并把学习的内容实际应用起来。
02 搭建学习框架
可能学习框架这个词大家会比较陌生,但大家对个人知识体系这个词应该就很熟悉了吧!
为什么我们要搭建学习框架、搭建个人的知识体系呢?
我给大家举个例子,大家知道装修吧!对于装修这件事,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解决方案,尤其对于一些喜欢自己动手来做事的人,这部分人在装修之前会先有一张完整的房子装修设计图,因为这样既能够管理好自己的预期,同时可以清楚地知道整个装修的进度,每次有新的装修材料时,会检查新的装修材料对应于设计图中的哪个位置。还有一部分人是属于做事没什么规划,做事比较随性的,做到哪算哪,如果错了就推倒重来。
个人能力知识体系框架质量的高与低,就直接决定了我们对于这个世界认知水平的高低,决定了学习的效率和效果。
如果你没有装修过,对于上面那个关于装修的例子,不太明白。我再给你举个例子,ppt应该大家都有做过吧!有的人做ppt是先不着急去编辑制作,而是先在一张白纸上构思结构框架,并一而再再而三的明确内容能否达成最终想要达成的目标。确定了框架,然后就搜集素材和编辑主体内容,最后才开始把内容放到ppt里。
有的人呢,一上来就开始在ppt里编辑,加了删、删了加,时间都花到复制粘贴、删删减减上了,最后做出来的作品还不是领导想要的。
对于我们个人学习也是一样的,想要提升学习效率和效果,一样要搭建学习框架。但千万记得,不是等先搭好学习框架才开始学习的。搭建学习框架不是实施行动的借口。
前面我们讲了搭建个人知识体系的重要性,但现实的问题又来了,我们都知道很重要,但要怎么做呢?
为了能够让大家更加深刻地理解个人知识体系,我给大家介绍一种简单易行的构建知识体系的方法:
基于工作流程搭建知识体系框架,例如,你是一个销售人员,你就能以销售流程作为知识体系的主线来搭建你的销售知识体系框架。
按工作流程搭建框架,长此以往,你看问题的视角会变得越来越大,你就更有全局观意识了,哪怕你今天还是一个基层小员工,两年后你就能领导一些工作年限远高于你的人。因为现在仍有大部分的职场人做事情缺乏逻辑思考、缺乏全局意识,容易陷入具体的事物本身,整天盲目地忙着。
如果你能够熟练掌握“基于工作流程搭建知识体系”的搭建方法,成为一名优秀的中层管理者就是十拿九稳的了。但是,如果你还想更进一步,成为你所在业务领域的专家,那你还需要掌握“基于业务领域的专业知识框架”。
03 可迁移能力
什么是可迁移能力呢?给大家举个例子,当年ibm、埃森哲这些sap的主要客户都大规模裁减sap顾问团队。在这波裁员潮中,这批拿着高薪、顶着光环的顾问们却快速地分化成两个阵营:
一个阵营是丢掉sap,快速找到新归宿的阵营,不但没有收到裁员影响,反而拿着裁员补贴、领着更高的薪资摇身一变成为某公司副总;
另一个阵营是死守sap,寻觅不到归宿的阵营,要么是不愿降薪屈就客户公司做sap维护,要么是客户嫌他们技能单一不愿高薪录用。
你看,对于第一阵营的顾问来说,sap软件只是承载他们思维能力、业务水平的一个工具。而对于另一个阵营的顾问来说,sap软件是他们技能的全部。
做不到知识和技能迁移的人,很大概率会被社会淘汰。得到app上我听到一篇文章讲的是作家会被人工智能取代吗?文章中提到一个观点,人工智能在写作领域已经开始实践了,并且取得了很大的进展,除了在虚构类文章的写作上可能还需要更多的研究,但是在非虚构类文章的写作上,人工智能通过自主学习能力已经有了很大的进展。
今天,假如你是一名追踪热点新闻资讯的作者,在《福布斯》《纽约时报》等知名媒体80%的新闻资讯都是机器编写的潮流趋势下,仅靠着撰写新闻稿的知识和技能,你觉得离失业还有多远呢?
对于写作这种类型的工作都在面临人工智能的挑战,更何况那些从事着标准化、流程性极强工种的职场人,难道大家没有压力吗?
我在上个月听过一篇报道说,现在很多的大型金融集团已经正在逐年减少招聘金融专业的人员了,更多招聘的是在未来能够为人工智能设备提供技术支持的技术人才。所以你看,为什么我们一定要具备可迁移的能力,科技的发展、人工智能的出现,让世界变得更平了。在平行的世界里,具备可迁移能力的职场人会活得更好一些。
提升可迁移能力的关键在于我们能够抽象出更本质的规律,扩大可迁移的范围。说白了,就是我们要善于总结底层规律、多在不同情景下刻意应用、并懂得复盘提炼出自己的行动步骤。
时代变化太快了,一会大数据、一会人工智能,谁知道未来还会发生什么,根本没有什么铁饭碗可以指望,还是好好的提升自己的可迁移能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