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西塘kama
前几天,我被朋友拉进了小学同学群聊。跟小学同学联系的真不多,微信上也只有3个人的联系方式。但直到现在我还能记清,班里有49个人,学习最好的是那个矮个子小男生,我心中的男神是我前桌,我的同桌叫高阳。电视剧里说,初老症状第一条:越近的事情越容易忘记,越久以前的事情反而越是记得。那么,是因为记忆太重,还是我太老?
自从加入群聊,我没怎么说过话,更多的是倾听。我知道有三分之一的人留在了老家的小镇子里,有二分之一的人留在当地的市里。我知道他们有人结婚了,有人今天要带老婆产检,有人仍在暗恋当初的那个她。我沉醉在这样的群聊里,偶尔发着呆,很享受。能在背井离乡的时候,听见乡音,不是亲人也胜似亲人。
尽管我开启了永久倾听模式,但仅仅一周后就被人打开了按钮。按响按钮的是强哥,强哥加我为好友,备注写的是:老同学-后桌。看见后,我马上通过了验证。
强哥也立马回复我:你好,哈哈,你是?
我把名字打了过去,心理暗想:加我却不知道我是谁?你一天到底加了多少人?
刚加好友,强哥就立马开启了机关枪的大嘴,“去年去你家了,顺道路过,找你玩,但你不在呀!听说你现在有男朋友了,再找你玩也只能以同学的身份了。”
我调侃了两句,强哥早有准备似的:“说点正事,第一你和你对象得在我这买两张保险卡,第二你都什么时候有时间,有时间请你吃饭,真的是好久没见了。”随后,附上一张xx保险得宣传照片。还没等我回复,强哥又说:“不贵,130买一年平安。别跟我说你交了五险一金,我身上四份保险,再加上单位五险一金。你说我傻吗?老同学了,我还能骗你。”
推销的见多了,但这种分条列点的强硬聊天方式,我还真没见过,孤陋寡闻了。尽管如此,我带着32分的好奇心,想知道他接下来会对我说些什么,为此我回复:“强哥爽快人呀!但我真的还用不上呀。”
强哥:“不赶我大学同学给力呀,这是感情不到位呀?”
心想,12年没见,哪里来的感情。我开玩笑道:“这么强势,小心我告诉警察蜀黍。”
强哥果断回复:“公安局长我认识,欢迎去!有机会可以介绍给你认识认识,你现在在什么公司工作呀?跟强哥说说,咱们市里,有啥事强哥不知道呀?分哪儿去了,跟强哥说,感觉不好,强哥帮你找人换工作。”
我:“我在北京呢。强哥呀,我们不包分配,我们城里也没人呀。”
强哥:“啊,在那儿呢呀!没事,强哥在北京也呆了好几年呢!强哥啥都没有,就有人脉。”
全程360度吹牛逼模式,我还能再说些什么呢?一周后,强哥在群里发了一个app的下载链接,号召同学们下载并注册。强哥还在群里发了一张已经注册过的同学名单截图,“你们注册会留下名字和电话,我这里都有纪录。知道你们谁注册了,老同学们,谢谢了哈!有时间一定请你们吃大餐。”
强哥看群里没有多少人理他,就开始各个击破,至少我是单独又收到了这样一条推销广告,还有一句大餐的承若。
我没有再回复,实在是不想说了。小学6年同学,但那时的我们连价值观都没有成熟,何来的感情?我除了知道你学习好坏,知道你叫什么之外,我唯一知道也就是:你是一个男的。这根本不是友谊。在我看来:感情的本质是沟通和时间碰撞出来的孩子,是喜欢、若即若离、争吵,再回归喜爱的过程。而我们之间没有长时间的接触,也没有过沟通。
130元我愿意给你掏出来,那应该是在我们有了一定的友谊基础且我有所需要的时候。注册一个app对我而言更没有任何损失,在互联网的世界里,我已经裸奔太久了,还在乎一个信息泄漏吗?我并非冷酷无情到连这些力所能及到小忙都不帮,而是觉得这样强势霸道的求助更像是威胁,是以同学为条件的公然的情感绑架。
昨天晚上,看见强哥发了一条状态:“我算是深深地明白了,靠人不如靠己,什么交情都是狗屁。”确实,人生在世,谁都不易,靠人不如靠自己。一句“老同学”可以赚回来丢失12年的感情,130元的保险却不能,它只会让我们越来越远。
最后,你不是我的钟子期,我也不是你的人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