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母亲节刚过,六月的父亲节就要来了。虽然父亲节每年都有,但是我却再也没有父亲了。每与人谈到父亲节,我不由自主想起了我的父亲,我那至亲的父亲。一晃他已经去世22年了,除了看看相片,我已经很难记起他的摸样了。
父亲是一个很坚强的人。父亲出生于民国三十二年,那是个政治动荡、民不聊生的年代。在他仍未成年的时候,爷爷因一场意外去世,父亲为此收了很大的打击,彻夜哀哭,令人生怜。在痛定思痛后,父亲用他还不够坚强的肩膀毅然承担起养家糊口的责任。奶奶是个小脚女人,父亲作为长子,下面还有几个几岁到十几岁的弟妹。在那个时候一个人养六七口人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为此父亲只能经常下湖捉鱼、挖藕以充当一家人的主食。父亲是一个不会游泳的人,在齐腰深的湖边水里用一种叫罩的渔具抓鱼可真难为了他。但是为了自己的母亲河兄弟妹妹,父亲每次都不得不去。幸运的是那时候的湖泊里鱼儿还真不少,每次父亲都不会空手而归,一家人也因此得以生存。直到多年后我还看见父亲抓鱼的样子,对父亲确实佩服的不得了。据妈妈说,有一次爸爸在湖边一个石洞里,掏出了不少乌龟,一大家人终于美美地吃上了一顿大餐。在民间,乌龟可是大补之物,父亲的身体的强健可能和早年的吃乌龟有关系。在农村,早年莲藕是野生的,任人取之。父亲为了家人常常在冬天下雪之时,邀上自己的要好的朋友去挖藕。通常要凿开冰面后,才能开挖。在挖藕方面父亲确实是能手。凭着经验,他和伙伴们选好地点后,就用火烧光湖面上的荷叶之类的,一是化开湖面的冰,一是便于开挖。那时候的野生莲藕大多在一尺到一米深的泥巴中,只要你肯下力气,一天能挖上几百斤。挖藕的活通常一干就是一整天。天黑后,父亲和伙伴们便清理一天的收获,上岸后便收集大量荷叶燃烧,一是取暖,二是尽量蒸发藕上泥巴的水分,有利于藕中水分的保存。在将藕挑回家后,奶奶和姑姑叔叔们围在一起,洗干净藕后,用一种大缸擦藕粉。藕粉便于储藏,也便于拿到市场上交换其他生活必需品。捉鱼挖藕的活儿一直持续到我出生后仍在继续,常年的劳作让父亲过早地出现了白发,但同时也锻炼了父亲的体魄,在我的印象中,父亲早年从来就没有病过,哪怕是感冒。虽然生活总是压力重重,但是父亲总是象山一样扛起一切,有了父亲,家人才不再害怕。
父亲是一个很孝顺的人。父亲作为家里的长子,承受了少年丧父之痛,经历过孤儿寡母的心酸,因此他在家里特别孝顺奶奶和曾祖父,爱护自己的弟妹。在曾祖父去世后,父亲为了抚育自己的年幼弟妹,坚持多年不分家,即使在我的姐姐出生后还是如此。他是个读书之人,懂得“仁孝诚敬、兄友弟恭”之理,处处以长兄、长子的身份为家人做榜样,对奶奶恪尽赡养职责,对弟妹更是抚育成人。在分家之后,我们兄弟姐妹的相继出生让父亲的负担更加沉重。但是在赡养奶奶的问题上,他从未有所懈怠。每当奶奶生病,他更是寻医问药,一日数问。为了让奶奶过上幸福的晚年,他主动提出让奶奶到我家住,但是奶奶不同意。从此兄弟之间轮流赡养,奶奶从此衣食无忧。在兄弟姐妹的关系相处中,父亲更是谦让不已,即使遇到弟妹的忤逆,也是苦言相劝,不会记恨在心。记得有一次,兄弟为件小事闹别扭了。父亲在农忙时候去买化肥,发现化肥很紧俏,可能过一天就没有了。想到自己的兄弟还出外未归,父亲担心误了农事,就替弟弟买了一袋化肥,一个人挑了两百斤走了四五里路回家了,弟媳知道后很感激,兄弟的别扭也就不再提了。作为一个大家庭,父亲的一言一行深刻影响了我们兄弟姐妹。从小我们都很听父母的话,兄弟姐妹相处都很好。即使在父亲去世后,我们兄弟还是替父亲尽了作为长子的职责,赡养九十多岁的奶奶直至2013年去世为止。在母亲病重时,我们兄弟姐妹都很着急,花钱的花钱,出力的出力,终于将病情稳定下来。应该说,父亲的孝行影响了我们的人生,在我们的思想上烙上了深深地印记。
父亲是一个很开明的人。父亲小时候因为是家里的长子,所以还是有机会念了几年书的。对于读书的事情父亲感觉很遗憾。因家里贫困,他不得不辍学了。在子女的教育上,他是很支持的,常常鼓励我们好好读书,认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在物质条件上尽量满足我们。在那个年代,兄弟姐妹四个人读书可是个很大的开销,所以每年开学时候,父母便到处奔波,甚至不惜借贷款以应急。每当我们在学校拿了奖状回家,父亲总是很高兴的。在我和哥哥上了高中后,负担更加沉重。父亲不得不承包更多的土地以补贴家用,有时候还抽空去城里挖土方。在哥哥考上大学的那年,父亲相当高兴,专门为此宴请亲友,还为曾祖父立了墓碑,感谢祖宗保佑。在我拿到高考成绩的那一天,父亲倒在了田间,从此就与疾病相伴直至去世。在我即将赴大学报到的时候,父亲突然要求从医院回家,他要为他的幼子举办一个喜宴,不能让人瞧不起。其实我知道父亲还有一个目的,节约下医药费,积攒上亲友的贺礼,好去大学报到。然而世态炎凉、人情冷暖只有在人困难时候才能充分体会出来,亲友的贺礼最后差不多和喜宴的费用持平,父亲哭了。我知道他为什么而哭,我忍住了眼泪。我知道了父亲的不容易,在一个略有寒意的早晨,我们哥俩拎着两个蛇皮袋子踏上了去省城的汽车。四年的大学,内心的煎熬,世态的炎凉,让我的个性刚烈,更多的是沉默寡言,因为我不想说话。
父亲是一个很不幸的人。父亲的一生充满了悲情的成分。在他幼年时期,因为家庭贫困,他不得不辍学,开始了务农的人生。在他即将成年之时候,爷爷突然去世,从此他失去了人生中的导师,孤苦伶仃。在他成年之后,国家征召飞行员,父亲有幸通过了各项体检,在即将出行之时候,奶奶找到部队,哀求不要让她的长子当兵。部队领导也充分体谅一个小脚女人失去长子这个顶梁柱之后的生活艰难,所以父亲也因此失去了人生中一次重要的机遇。在六十年代末,父亲因为在水电工程队从事后勤服务,被当时村里的实权人物认为是不务正业,扣发一大家人的口粮。父亲最后也只能回家修地球了。又一次转变命运的机会失去了。后来父亲因为有文化,被调到社办集体企业工作,然而多年后工厂破产,仍然只能回家从事农活。在哥哥即将大学毕业的时候,父亲很高兴,以为从此将能过上好日子。但是在我拿到高考成绩的那天,他倒下了。此后病情延续了两年,在一个炎热的夏天夜晚,他终于去世了,离开了他不想离开的家人,离开即将到来的好日子。在那个夜晚,我终于嚎啕大哭,我哀叹命运的不公。老天让父亲在未成年时候失去爷爷,让我在未成年时候失去父亲,难道这是一种宿命?
一晃已经22年了,但是父亲在喜宴上的眼泪让我至今难忘,至今历历在目。虽然我已经身为人父,也深深体会到为人父的不易,但是我更加体会到一个父亲在困境下仍然让孩子求学奋进的不易。从内心来说,我无法用言语感谢我的父亲,他的言行身教让我懂得了什么叫责任,什么叫孝道,什么叫坚强。每当想起父亲,我都欲哭无泪。唯一能让我略感欣慰的是在父亲病逝的那个夏天,我曾侍奉了他两个月,也算是尽了下为人子的孝道。我那至亲至爱的父亲,虽然我今天能衣食无忧,但想起父亲曾遭受的苦难,我都食之无味。直到今天,我仍保持了父亲的节俭习惯,也要求下一辈这么做。古语说:子欲养,亲不在。虽然今天我有能力让我的父亲过上好日子,可他已经永远不在了,我也永远没有这个机会。古语说:父母在,不远游。在毕业那年,我依然听从哥哥意见,放弃了深圳、武汉等地的工作机会,回到了母亲的身边,也回到了父亲曾经工作过的地方,为的是能继承父亲的那个梦想,让母亲能够生活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