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我“眼中的XX同学”活动开展以来,已经是帮助了三个同学重新认识自己。
但在第三个学生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个问题——
面对同学评价自己的优点与缺点,是见优则喜,更上层楼,还是见缺则忧,自暴自弃?
二
我就这样的人,你能拿我怎么样?
在读完张翔同学的自我认识感想后,我的印象就是这样的。
他在感想中,对优点只是三言两语带过,哪怕是优点,在他看来,也是同学对自己的奚落。幽默、乐观,被他看成是没心没肺,瞎高兴。倒是缺点,写了一张半的篇幅。并且在第二页,用了一页的文字来解释为什么自己要骂某个女生。在他看来,是女生不能以身作则,女生自己抄同学作业,还举报他抄作业。感想中透露了非常“丧”的情绪!
三
我把感想拿给他妈看(他妈是同办公室的数学老师),他妈也感到其中的情绪十分消极。
晚就寝时,他妈叫他到寝室外了解情况,一问,他就哭得涕泗横流,感觉自己比窦娥还冤。
他妈又反馈说:这情绪怎么能行?认识不到自己的问题,这样消极怎么办呢?
四
我把他叫到教室外面,指着对面的白墙说:你看对面的墙上有什么?
他抬起头,描了几眼说:有水管,钉眼,还有土。
我笑笑,问:还有吗?
他又看了几眼说:没有了。
我指着对面的墙说:你看,这么大面积的墙,难道你没看到白白的墙壁吗?你只看到了占很小面积的水管之类,而忽视了大面积的白墙呀。——知道,为什么老师问这些吗?
他看了我一眼,说:不——知道。
我不再卖关子:前几天同学写的“我眼中的XX同学”,你写的感想好像没按照我们的要求做呀!——首先,老师这样的办法,不是针对某一个人的,你也不是第一个被写的。其次,老师让同学们写的时候,对优点、缺点的书写怎么要求的,你还记得吗?
他想了想,说:一面写优点,一面写缺点。
对,我接过话说,我们要求一分为二的来写。并且明确了,优点至少三个,多者不限,缺点最多一个。我看大家也是这样写的呀。
我从他手里接过当时写下的纸片,随机抽了几张,指给他看:你看这个三个优点,一个缺点;这一张,三个优点,三个缺点,对半嘛;……你怎么在感想中全写的是缺点的感受呢?这不是我们想要的吧?
一提这些,他眼里又噙出了泪,低着头,不说话。
我知道,看到别人写自己的缺点,谁都不好受。我理解你的心情。我说完,停了下来,任由他的情绪先释放一下。
同样是半杯水,你觉得会怎么看?等他情绪平静了下来,我继续问。
他还是不说话。
老师替你说吧,同样是半杯水,你可以说:还有半杯水,也可以说:只剩半杯水。怎么说、怎么看,全在你的心态呀!你觉得呢?
他情绪平静下来,似乎明白了我说的。
同样的材料,你是乐观的,还是悲观的,全在你的感受。从这则感想里,可以读出你内心的不上进,不积极。老师的感受是,你内心觉得自己就是这样一个满是缺点的人,你们拿我也没办法,我不学习,不进步,就这样了!
他低着头,似乎说中了他的心。
这样的心态有利于你的进步吗?这是一种破罐破摔的心态!老师明确告诉你:这样不行,得改!
我命令的口吻说,再给你一次机会,重新阅读同学样写下的材料,找到积极的东西,写一则只有优点的感悟,找到自己进步的理由。行吧!
好吧。他说。
五
晚上,他妈与我交流这次事件,也在反思自己:是因为作家长的,对孩子特别严格,凡事批评的多,慢慢打击了孩子的自信的缘故。
我给她看前几天一位过去教过的学生家长发来的微信,留言中说:对孩子的不满是家长自身的焦虑,相信孩子,学会放手,才能让孩子自由成长!
她连连点头。
张翔再交上来的感想,就让人感到一个阳光少年的心态了。
六
我在思考:是谁让我们的学生心绪消极?面对自己的评价,只接受缺点,不认同优点?
是自我的认同,是内心的投射。而这些消极的认同,从哪里来?
来自小时候家长的指责,来自成长路上权威的期待。父母在其中占据很大的作用。
我们希望看到的是一个个乐观健康的少年,希望看到的是一个个面对质疑指责仍能坦然面对,希望看到的是一个个面对半杯水仍说:哈,还有足够多的半杯水的人,希望看到的是一个个能凡事笑看生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