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李白,我们牙牙学语的时候,家长一定会教孩子一首诗《静夜思》,这首诗属于我们的启蒙诗了。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简简单单,短短四句诗,写得清新朴素,明白如话。内容是简单,然而它却意味深长,耐人寻绎。千百年来流传最广,上至八十岁老翁下至三岁孩童无人不知。
李白出生于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传说因其母亲怀他太白星入梦,取名李白,父母对李白寄予很高的期望。字太白,太白金星,天边最亮的星,或许李白真的降落在人间的一颗星星吧。
五岁时,其家迁入绵州彰明县(今四川 江油市),李白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从小天资聪颖,读书很广泛。
715年,李白15岁,已经写下很多诗赋了,并得到一些社会名流的推崇,开始从事社会干谒活动,也开始接受了道家思想的影响,好剑术,喜任侠。
718年,李白18岁,隐居戴天匡山(江油县内)读书,并拜师赵蕤(著名的纵横家),他著有《长短经》十卷,这本书主要讲纵横术,分析天下形势,安邦治乱之道。李白还帮助赵蕤整理装订《反经》,时称“赵蕤术数,李白文章”。 李白深受赵蕤影响,一生渴望像诸葛亮一般,摇一摇羽扇,可以平定天下。 赵蕤也深知李白非池中物,鼓励其走出去将来定有大作为,李白拜别恩师,先后在周边出游,增长了见识。
719年初春,19岁李白在成都写下了
《登锦城散花楼》
日照锦城头,朝光散花楼。金窗夹绣户,珠箔悬银钩。
飞梯绿云中,极目散我忧。暮雨向三峡,春江绕双流。
今来一登望,如上九天游。
同年登上峨眉山,写下《登峨眉山》
蜀国多仙山,峨眉邈难匹。周流试登览,绝怪安可悉?
青冥倚天开,彩错疑画出。泠然紫霞赏,果得锦囊术。
云间吟琼箫,石上弄宝瑟。平生有微尚,欢笑自此毕。
烟容如在颜,尘累忽相失。倘逢骑羊子,携手凌白日
720年20岁李白回到了家乡江油写《冬日归旧山》
未洗染尘缨,归来芳草平。一条藤径绿,万点雪峰晴。
地冷叶先尽,谷寒云不行。嫩篁侵舍密,古树倒江横。
白犬离村吠,苍苔壁上生。穿厨孤雉过,临屋旧猿鸣。
木落禽巢在,篱疏兽路成。拂床苍鼠走,倒箧素鱼惊。
洗砚修良策,敲松拟素贞。此时重一去,去合到三清。
随后离开了家乡,重登峨眉山《峨眉山月歌》去蜀途中写下
《巴女词》巴水急如箭,巴船去若飞。十月三千里,郎行几岁归。
继而经过渝州(重庆),谒见李邕(渝州刺史)时,因为不拘俗礼,且谈论间放言高论,被李邕看不起,李白也不愉快临走时非常不客气的写了一首《上李邕》回礼。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时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可以说非常的不客气,同时也显现出李白少年的桀骜[jié ào]和锐气,勇于追求而且自信、自负、不畏流俗的精神。
李白样貌俊朗肤白面秀,身材高挑,清醒时气质宛若仙人下凡,醉酒时宛若玉山难扶~他好剑术,曾拜师唐代第一高手裴旻门下成为天下剑客第二,在侠客行中说,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李白好剑任侠,正是诗人自我形象及其侠肝义胆、狂放不羁的浪漫主义气质的写照。
文武双全,才华满腹,气质俊朗,风度翩翩,家境丰裕,这一切也成就了李白狂傲的资本。
李白沿江顺流而下,25岁时经过宜都,写下了名篇
《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写出了诗人的万丈豪情,充满了喜悦和昂扬的激情“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毕竟第一次离开家乡,面对这滚滚长江,对家乡绵绵的思念,不知不觉涌上心头。
726年春,李白26岁,沿江顺流来到扬州,初到扬州的李白满是欢喜,南朝人殷芸就说了:“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扬州几乎成了后世追梦人心中的一方圣地。而任性、放浪、阔气的李白在这里如鱼得水,白天游猎晚上掷骰。他身背宝剑,哼着刚从金陵学会的吴歌,骑着豪华装饰的高头大马,披着裘皮大衣,和朋友们三五一群,在春日的扬州享尽人间欢乐。这也是他自己说的:“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君不见淮南少年游侠客,白日球猎夜拥掷。”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
李白在享乐时也不忘来此地的目的,他要结交权贵,金钱开路,他有的是钱,于是便邀当地权贵,把酒言欢“赤心用尽为知己,黄金不惜栽桃李”“府县尽为门下客,王侯皆是平交人。”
可是李白太天真,酒精作用下的豪言壮语,酒醒后就烟销云散,李白什么没有得到。
祸不单行的是秋天时李白大病了一场,身上的钱已经花光,远离故土,知心人无一二,李白有感而发,写下了千古名篇《静夜思》。
虽然坏人很多,但是好人也是有的。有位叫孟少府的,为李白请来了扬州名医,年轻的李白终于走出了鬼门关。“东游维扬,散金三十万余,有落魄公子,悉皆济之。此则是白之轻财好施也”(见《上安州裴长史书》)。落魄的李白终于要离开扬州了。
安陆十年人生地理图
他的下一站又要去哪里?李白从扬州出发经淮阳,临汝来到了安陆,诗人来到安陆之后就不走了,一呆就是十年。
李白为何要选择安陆呢?
一是年少时读《子虚赋》受司马相如的影响,观云梦之美妙成了李白的人生梦想之一。诗曰:云梦者,方九百里,其中有山焉。其山则盘纡茀郁fú yù,隆崇嵂崒lǜ zú;岑崟cén yín参差,日月蔽亏;交错纠纷,上干青云;罢池陂陀pō tuó,下属江河。李白只身前往这里的时候大概看到的是这样一番奇诡壮丽的景象吧。
司马相如西汉文学家,文章冠顶,风流倜傥天下闻名,他和卓文君的爱情故事更是青史留名,浪漫如斯的李白由衷向往。当诗人来到安陆,眼前美景真实的呈现在李白眼前时,他陶醉其中。
安陆历史悠久,在夏商时代,天下分九州,安陆属古荆州之域。据云梦睡虎地出土的秦简,《编年记》的记载,在战国晚期,安陆的名称已经出现,三国时期,蜀魏相争,孙权任命堂兄孙焕为江夏太守,治所就是安陆城。当时的安陆水陆之便,物殷俗阜之丰,为长江中游名城。
李白到达安陆之后,结识了前任宰相许圉(yǔ)师的儿子徐子芝,徐子芝有个女儿许紫烟,风华绝代,待嫁闺中,虽然求亲的人络绎不绝,但是都没有入她慧眼。李白在许家做客两人互相爱慕,李白想娶许紫烟为妻,一是真心相爱,二是也想多一条做官的途径。于是托当时著名的道士胡紫阳为媒人。
李白与许紫烟结婚后就住在白兆山下。白兆山地势险峻,崖壑幽深,层峦叠翠,林木茂盛,和涢水相映成趣,世外桃源之美。
李白亲近自然,喜欢神仙道教,同时有着极为强烈的入世激情。对自己的才能非常自信,希望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然后功成身退,归隐,这是李白的式的人生设计。他要学姜子牙,诸葛亮,谢安,成为匡君救世的政治家,建立不朽功业
你有你的计划,但世界另有计划。
在安陆期间他写了几首干谒诗有《上安州李长史书》、《上安州裴长史书》但都失败告终。
李白的政治抱负和现实有着很大的差距,注定他只能成为谪仙。
公元734年,李白得之孟浩然(之前在金陵相识,)要去扬州,于是托人带信约孟浩然在武汉相聚,李白与孟浩然一起游览黄鹤楼,当看到崔颢的《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令李白钦佩不已,李白本想题诗一首。叹息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眼前的美景都被崔颢写完了,李白只好作罢。
李白和孟浩然在武汉游玩近月余,孟浩然要去扬州赴任,李白送孟浩然上船,经过黄鹤楼,这时他的傲气又上来了,还是以黄鹤楼为题写下了《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望着孟浩然一叶孤舟向滚滚长江渐行渐远,而他与孟浩然至此后也再没见面。
李白在安陆十年,遇见美好的爱情许紫烟,有了终身依附的亲情一儿一女,李白重友情重义气,有元演元丹丘胡紫阳等好友,安陆的十年是幸福的十年,是人格最为独立的十年。
桃花流水窅yǎo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他爱他的妻子在去长安游历时他写下《赠内》十首,
肠断若减弦,其如愁思何,秦心与楚恨,皎皎为谁多,
字字是伤感,句句是思念,完全颠覆了世人心中那个狂放不羁的形象。
在安陆的十年,李白写下了一百多首诗,首首是精品,他的《山中问答》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行路难》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月下独酌》等等为后人传诵。
然而好景不长,许夫人不久就去世,李白本是入赘女方,又无功名,不好意思再在安陆呆下去,于是他带着子女,一路南下,经过南陵,随后落脚山东任城一带。
当时李白有很多亲戚都在山东做官。叔叔在任城当县令,哥哥在中都(今汶上)当县令,族弟李凝在单父(今单县)为主簿,从祖李之芳在济南当太守,近世族祖李辅在鲁郡(今兖州)任都督……所以李白是来投奔亲友的!
关于李白在山东的住处有两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是在任城(济宁),第二种是兖州的沙丘城,这个沙丘城已经没影了,但是兖州城东有纪念李白的青莲阁。李白在此处又结实了一位山东无名氏,还生下一儿子。 李白带着一家来到了任城定居。他既然在任城定居,就 必须依法在任城登记入籍。因此李白也自称东鲁人士。
天宝元年(742年), 李白随同道士吴筠到长安,又因玉真公主、贺知章等人的推荐,经唐玄宗亲自召见,任为翰林供奉,以“布衣侍丹墀”,而没有正式的官职。他以经世王佐之才自命,玄宗则以文学侍从看待,常常被召唤去做一些所谓“应制”之作。对这样的遭遇,看来他并不满意,再加纵酒狂放,目中无人,就难免开罪于一些小人。
一天晚上,唐玄宗带着他的宠妃杨玉环,乘月色观赏移植到沉香亭的四株名贵牡丹。他们在花香月色之中,摆下歌舞。李龟年正张罗着管弦班子准备唱的时候,唐玄宗要求李白作词,当时李白正在喝酒,半醉半醒的李白,写下了三首《清平调》: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曾向瑶台月下逢。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唐玄宗见新词不错,杨贵妃见这样的夸赞自己也是大喜。李白这样高傲的人却写出这样的拍马屁的话,估计当时的他简直想吐吧。
又有一日,李白大醉当着皇帝的面命令道:“杨国忠,快给我捧墨!高力士,快把我的靴子脱了!
杨国忠是杨贵妃的哥哥,高力士是当时最得宠的宦官,这两位是皇上的心腹宠臣,朝中大臣也没资格这样无礼,李白岂简直是狂妄到不想要脑袋了!
杨国忠和高力士哪儿能忍下这口气,虽然表面上侍候李白,心里早把李白咒了无数遍,准备伺机收拾李白。高力士对杨贵妃说说:“第二首《清平调》里有‘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那不是把您比作秽乱汉宫的赵飞燕了吗?”
杨玉环想想也有道理,从此,每当唐玄宗想重用李白时,杨玉环总在一旁阻止。
李白等了很长时间不见皇帝重用,便猜到一定是有人从中作梗,就干脆向唐玄宗辞去那只能逗君王开心的翰林差事。唐玄宗虽然爱惜李白的才能,但什么事也比不上杨玉环重要,既然她讨厌李白,就只好赏给李白许多黄金让他出京游历。
以这种方式离开长安,李白其实是极不甘心的,离开长安后他开始了新的漫游。744年44岁的李白在洛阳遇见了33岁的杜甫,这是一次太阳与月亮的会面,此时的杜甫还是李白的超级小迷弟,李白与杜甫相见恨晚,他们相约同游梁宋,还遇见了流浪汉高适,杜甫和高适陪着他一起游山,找仙草,炼仙丹,找仙人。但三个月后杜甫已经是灰头盖面再也受不了了,于是他们分别了,分别后李白与杜甫再也没有相见,但是他们之间有了深厚友谊,尤其是杜甫,写下了《赠李白》,《冬日有怀李白》《春日忆李白》《梦李白》等十首,情深义重。
随后重游了吴越,会稽、浔阳、任城后又北上幽燕。在经过河南商丘梁园时,遇到了他的第二任正式妻子也是最后一位女人,也是一位宰相的孙女,宰相宗楚客孙女宗夫人。他们之间留下了千金买壁的浪漫故事。
公元750年,,说是李白酒醉梁园,诗兴大起,便挥笔在墙上写下了那首著名的《梁园吟》,然后歪歪倒到的走了。走后不久,宗氏就和仆人来到了这,看见这首诗,久久不能释怀。正好梁园的保洁员看见了,马上就要擦掉,宗氏便要求不能擦。但是人家保洁员,不擦掉是会被扣工资的。无奈,宗氏实在是被这首才华横溢的诗歌所折服了,便花千金买下了这面墙壁。于是也就留下了这段“千金买壁”的佳话,宗氏是一才貌俱全的大家闺秀,也是忠实的道教信仰者,宗氏很早就仰慕李白才情。不久两人就结婚了,此时宗小姐才26岁而李白已年过半百,但年龄不是问题,他们志同道合,是灵魂伴侣,二人感情深厚,宗氏在李白从磷冤案时多次施救。。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此时的杜甫被叛军关在长安的大牢里,王维在他们的挟持下做了伪官,李白隐居庐山,却依旧心怀天下。
这时候永王李璘突然到访,三度相邀,可能他一直觉得自己就是姜子牙,诸葛亮吧,或许现在的机会来了,他又一次燃起了报国之志,欣然前往。
可惜他跟错了领导,李璘被刚刚继位的新皇帝李亨宣布为叛军,李白锒铛入狱,危在旦夕。
李白相识满天下,知己唯二三,现在谁来救他?
孟浩然,贺知章已经去世,王昌龄也被战乱所累,杜甫人微言轻,高适虽然此时是关押他的长官,没有施救,或许有他的无奈。
你还记得并州军营外的那个军汉吗?”心灰意冷的李白被一位身材魁梧的将军从牢房中请出,恍惚中终于从记忆深处找到这张熟悉的面孔。那年他途径并州,劫过一次法场,救下一位被冤枉却宁死不屈的士兵。李白请他喝过酒,因为意气相投,引为知己,虽然那时李白已经是名满天下的大诗人。这个士兵的名字叫做郭子仪,也就是眼前这位力挽狂澜、威震天下的兵马大元帅。郭子仪说:斩谪仙可以,先把我脑袋拿去。
于是李白总算救下了一命,改为流放夜郎(贵州桐梓)。
公元759年春,李白取道四川赶赴被贬谪的地方,西行至巫山时遇赦,他即从白帝城乘舟返回江陵,写下了《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到了江夏,由于老友良宰正在当地做太守,李白便逗留了一阵。
760年,李白应友人之邀,再次与被谪贬的贾至泛舟赏月于洞庭之上,发思古之幽情,赋诗抒怀。不久,又回到宣城、金陵旧游之地。差不多有两年的时间,他往来于两地之间,仍然依人为生。
761年,已六十出头的李白因病返回金陵。在金陵,他的生活相当窘迫,不得已只好投奔了在当涂做县令的族叔李阳冰。
上元三年(公元762年),李白病重,在病榻上把手稿交给了李阳冰,赋《临终歌》而与世长辞,终年六十二岁。
《临终歌》
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
馀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左袂。
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
大鹏奋飞振动八极,中天摧折力所不济。
意思是:大鹏奋飞振动八极,中天摧折力所不济。虽被摧折,其余风仍可激扬万世,游于扶桑又挂住左翼。力虽不济,后人得此余风而可传此事迹。然而世无孔子,谁能为我的摧折而哭泣?
李白一生,既有远大的理想,而又非常执着于理想,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追求了一生。他在对自己一生回顾与总结的时候,流露的是对人生无比眷念和未能才尽其用的深沉惋惜。余光中先生说李白:酒放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 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 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读完李白的一生,掩卷而思,他的桀骜不驯,他的高傲,豪迈,他志向远大,他一生苦苦追寻而又不可得,他浪漫乐观直率,不畏权贵,恍惚间会觉得诗人好象真化成了一只大鹏在九天奋飞,那渺小的树杈,终究是挂不住它的,它将在永恒的天幕上翱翔,为后人所瞻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