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刚刚看到的一篇文章中很喜欢的一句话。这句话让我想起了身边几个熟悉朋友的面孔,也让我想起了。初中时一篇文章,一篇英语文章。那时候调皮捣蛋,尤其是和英语老师对着干。也许是因为叛逆或者其他的一些东西,但当时就是那么做了。所以导致那个时候对英语的迹象都是零零散散的碎片化的。比如说我上课正在睡觉,然后突然醒来,老师正在讲这句话。这句话就这么刻板的记到脑子里。
这当初老师在翻一篇文章,那篇文章是说哈哈大笑,也让我想起了前几天跟陈老师学到的一个哈哈大笑的故事。我想也许是同一个故事吧。初中的那故事大致的意思是说哈哈大笑。当你不知道为什么有些不开心,或者说不知道为什么而开心的时候,你就尽管笑。然后笑着笑着,你就真的笑起来了,你也不知道你是在因为什么而发笑。但你的确是在笑。
现在我也是个成年人了,所以说以我这个成年人的角度来看吧我们。这一带人,或者说我们这一类成年人,好像都喜欢把点把我们在意的点。放在我们够不到的地方。就像一只猩猩吃着手中的香蕉却还看着。别人手中的另一个香蕉。我们想要快乐,却总是忘记了什么才是快乐。我们快乐是为了什么?或者我们是为了什么而快乐?就这样丢掉了快乐的含义。
其实快乐真的需要理由吗?也许不需要吧,我现在就很喜欢,或者说很怀念我之前那种。可以随时随地,在自己觉得舒服的关系里哈哈大笑那种。很纯真很干净的笑。也许在他人眼中有些很傻。很不上场面,但是我自己知道那样真的很快乐。那样也是我最快乐的时候,是我真正的快乐。
分享一个刚刚喜欢的一个故事:
苏格拉底单身时,和几个朋友住在一间小房子里。
看他总是乐呵呵的样子,有人就问他,那么多人挤在一起,有什么可高兴的?
苏格拉底说,朋友们住在一起,可以随时交流,多好啊。
之后,朋友们陆续成家,搬出了房子,只剩下他一人,他却依旧很快乐。
别人又问他,一个人孤孤单单的,有什么好高兴的?
苏格拉底回答,我有很多书,每一本书都是一位老师,随时能请教老师,怎能不高兴?
后来,苏格拉底搬进一座大楼的一层,仍是一副乐在其中的样子。
别人不解:住在一楼还能快乐得起来?
苏格拉底说,一楼进门就是家,搬东西很方便,朋友来访很方便,还可以在空地上养花。
不久,苏格拉底把一层让给一位行动不便的老人,自己则搬到了最高层。
别人又问他:住顶楼有哪些好处?
他回答,每天上下楼几次,有利于身体健康;看书、写文章光线好;白天夜晚都很安静。
苏格拉底的学生柏拉图感慨:决定一个人心情的,不在于外界,而在于心境。
我们一直潜移默化地接受一种教育:只有成功,我们才会感觉到快乐。
可事实却并非如此,名校高材生也可能抑郁,企业高管也会想不开跳楼,月薪5000的服务员也能活得很快乐。
心理学上有这样一个词,叫“俄罗斯方块效应”,指的是:
人的大脑会非常容易陷入某种看待世界的方式中。
我第一次把文章写完之后,有些想让别人看的冲动。我希望你们都能知道。我希望你们都可以把我们开心的点多放在我们自己身上。让我们少为难一下自己。和自己的不开心告别,真正的让自己那种不需要理由的快乐一下。其实并没有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