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的作者是约翰·伯恩,出生于1971年的爱尔兰作家。这本书是他的第四部作品。作者也获得过全球范围内的诸多奖项。这个故事梗概很清晰,通过一个孩子的视角来描述二战时期纳粹党对犹太人集中营的屠杀事件。
故事讲述的年份是1943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正是在白热化阶段。故事的主人公布鲁诺是个9岁的小男孩,他的父亲是管理集中营的司令军官。这一年的夏天,由于父亲的工作变动,全家迁移到波兰的纳粹集中营。
从此,布鲁诺开始了在波兰的孤独的生活,说是孤独,是因为他再也没有玩伴了,也不能像之前在柏林那样随处有可以歇息的咖啡店或者热闹的街道。他唯一的乐趣,是从他卧室的窗户能看到不远处的有一个院子,院子被高高的铁丝网围住,也能看见一些穿着条纹衣服的人在走来走去。但是我们的小男孩并不知道,这个院子是犹太人的地狱,是德意志法西斯发泄的场所,而统管这个地狱的正是男孩的父亲。
在小男孩布鲁诺的眼里,父亲是值得尊敬和崇拜的。但是到了这样一个新地方,却没有任何可以娱乐的地方。布鲁诺尝试自己找出消遣的方式。于是,他开始了自己的探险之旅,沿着高高的铁丝网一直往前走,走啊走,终于有一天,他意外地发现了铁丝网的那边也坐着一个小男孩,那个小男孩似乎跟他差不多的年龄,但是比他消瘦很多,跟铁丝网那边的人一样穿着条纹衣服。这个男孩叫做希姆尔。
这两个男孩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好朋友。布鲁诺说出了一切他感到好奇的事情,比如,希姆尔在铁丝网那边是不是有很多其他的朋友,以及更多好玩的事情,他对铁丝网那边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两个孩子的不同的生活环境,使得他们总有说不完的话题,布鲁诺也经常会带一些点心或者好吃的给希姆尔,他不明白为什么每次希姆尔都是饿极了的样子,就如同他不明白为什么家里的切菜工不做自己原来的医生的工作一样。有太多的事情就像蜘蛛结网一样,越缠越多,形成一个巨大的网在脑子里拧巴着。
终于有一天,希姆尔设法弄到全套的跟他自己身上一样的条纹衣服,这样子,布鲁诺就可以穿上进入铁丝网的那边,帮助自己寻找不见了的父亲。同时,布鲁诺也可以解开心里的很多疑惑。天真无邪的小男孩进去后就再也没有出现过了。
相信很多人看到结尾的时候,不禁一阵唏嘘,为了这个天真烂漫的孩子,为了这样一个凄凉的结局。然而,我在网上无意中看到有网友说,那个犹太小男孩希姆尔是故意让布鲁诺穿上条纹衣服,从一开始犹太小男孩就是有计谋的。
对于这样的评论,我无法做出合理的解释,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只是,孩子眼里的那些单纯和美好,你忍心亵渎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