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昨天看了某卫视的一个家装节目,节目让我印象深刻的,并非设计师妙手改装,而是男女主人和他们的50只猫,尤其是女主人,爱猫胜过了爱家里的男人。
业主位置坐标一线城市,一间31平的房子,住着夫妻两人,还有50只形色大小不一的猫,同吃同住,根据主持人描述,整个房子弥漫着一股难言的臭味;猫毛满天飞,厨房的锅碗瓢盆、灶台油烟机,卧室卫生间,都能看到颜色深浅不一的猫毛;随处可见的猫,床上,餐桌上,衣柜里,灶台下,还有被子上、衣服上猫留下的种种排泄物痕迹……
节目还包括主持人及设计师体验生活的环节,同吃同住一晚,男主人买了80元的活虾,说是主要给猫吃的,给客人和他们自己选了20元的鱼,菜烧毕上桌,猫亲吻和舔舐了每一盘菜,男女主人吃的悠然自得;晚间睡觉,每只猫眼泛绿光,在整个窝子窜,一直跳到设计师临时住的床头、床尾;“猫娘凌晨3点起床,就为了照看要生育的猫……
整个房子几乎是猫窝,男女主人是顺带兼住。
当获知男主人要装修房子,女主人几次情绪失控,甚至中途违反规定,直闯施工现场,动手砸毁器物~~~
~02~
看节目过程,我想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判断,男女主人的生活与常人的差异太大了;尤其是女主人。
节目中有个片段访问:为什么养这么多猫?
女主人答的大意是:我感觉人和人交往太复杂,太累,我更愿意和我的“孩子们”(猫)在一起。
节目中还有一个片段,在节目组的设计下,女主人看到男主人爱孩子的一面,这一面日常中男主人从未表露出来,女主人泪如雨下和男主人说:你说过要当我一辈子的爸爸~
~
情绪化,因为人际关系的受阻,关注点转而迁移至宠物猫身上,且任性的爱猫,甚至把猫看的比爱人和自己还重要,从这些细微的片段我们可以尝试以下几种解读。
一种是内在的小孩有创伤,总是会在人际交往中有些受阻,是对正常社交的逃避,进而进行转移,比如有些人经过升华,转而投入到学业、事业,学霸、工作狂;有些人将其转移到爱好的音乐,文学或其他;当然简单的转移,对象就包括宠物、养植物(恋物癖除外),但过度迷恋、过度沉溺于宠物,可能就是心理健康水平相对不足……
一种是补偿心态或者渴望自己得到类似的照顾。可能小的时候未得到很好的照顾,有些人在婴幼儿阶段,父母忙于工作,或长时间外出,我们会发现孩子会固执的拿着一个从小盖的毯子或者一个玩具,去哪儿都带上,在他们眼里这个可能就是有妈妈的味道,是她可以控制和依赖的,不会离开的。长大后,有的就是想弥补被细心呵护的感觉,充分的关注猫,关注宠物,就是小时候未得到充分照顾自己的投射,她们通过此举来弥补过去的那份缺憾;期望自己得到如此细心的呵护。
另一方面,从小被父母忽视不够重视,反应在她和丈夫的亲密关系中,也是复制了原来的模式,她忽视丈夫,因为小时候的模式就是自己不被重视的,亲密关系中自己和爱人就是自己的延伸,一并不重视.....类似的有些人对外人和睦可亲,但对自己和家人是另外的态度~~
还有是一种自恋、是自己子人格的反映。人总是会被和自己相类似的东西所吸引,比如夫妻相,那么宠物或者动物身上的某种特质可能就是自己身上的特质,养宠物、爱宠物,就是爱自己身上的这一部分,是自恋的体现。
比如猫给人的感觉是精灵的、自由、相对封闭的、渴望被人爱的、独立的、有戒备心的;爱狗也许就是身上有忠诚的、乐群的、亲切活泼的特质……(当然不同品种的狗反应的是不同特质)
而片段中男主人一直脾气温和、面带微笑,即使有很大的不满也深藏于心,不外露,里面提到其因为猫与女主人有过一次婚姻的解体,后来又复合,足够的容忍女主人,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存在。
我猜测很可能他习惯了忍让,习惯了照顾人的角色,有许他小时候,父亲对母亲比较照顾,所以他习得性的喜欢照顾另一半;也许是典型的老好人,回避冲突,我想他是有愤怒的,只是从未表达出来,但总是需要一个出口….这些没有其他详细的关于家庭的资料信息,只是纯属猜测,仅供娱乐。
最后,适当的养宠物是有助于身心健康的,但是人居混住,爱宠物爱过自己和家人,也许就是关系上受到了较大的阻碍,是健康水平不足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