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训曰: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小时候,父母常常对我们的谆谆教诲,做任何事都不能半途而废要用意志力坚持不懈进行下去。上学时,只要一听到班主任跟大家讲学习需要意志力、努力、奋斗这些词,我立即想象出一顶铁帽子压在头顶,压得喘不过气来。佛教说的人生八大苦,我觉得应该多加一苦——刻苦。
我常想,人生需要努力,可是不应该盲目努力,可是谁能给我一盏明灯,让我可以找到正确的路呢?后来,偶尔看到《秘密》这本书,里面提到“吸引力法则”,我好奇又兴奋,因为这本书的核心内容是“运用吸引力法则,想什么来什么”。我马上按照步骤行动起来,试问谁不想成功啊?早一步行动,早一点成功,我当时这么想。可是,列出的梦想清单,到现在一个都没有实现,只得沮丧把书丢一边。
最近,我的内心又燃起了希望,因为我发现,《心理暗示力》这本书里又提到“吸引力法则”。不过,“心理暗示力”和“吸引力法则”两者有什么关系呢?
首先要知道,
心理暗示力是什么?
《心理暗示力》的作者是法国心理学大师埃米尔·库埃,是欧洲心理暗示研究的集大成者,被人们尊称为“心理暗示之父”,精神分析学派的创立人西格蒙德·弗洛伊德也对他赞誉有加。
许多人对心理暗示的理解,不外乎是自我鼓励,甚至自我催眠。听上去很容易做到,但又无从把握。那么心理暗示力到底是什么?它是我们与生俱来的能力,是我们保护和塑造自我的一个强有力的武器。
作者对此提到两点看法:第一点,主导人的是心理暗示力和自我暗示,并非意志力;如果两种力量进行较量,是意志力败下阵去。比如,当某件东西忘记放哪里了,你使劲想,努力想,怎么都想不起来。但是你不管它,不去想它,先做手边的事情,很快这件东西就会自动跳进你大脑里,告诉你它在哪了。读到这里我就很高兴,终于可以抛开恼人的意志力了。
第二点,暗示力具有局限性,并非无所不能。
暗示力既然是人人都有的能力,它的局限性是什么呢?这一点很好解释,你希望明天中福利彩票头奖,那是不可能的,暗示力办不到。
那么,
暗示力是如何运作的?
前面提到,“吸引力法则”是想什么来什么,它的原理是同频共振,同质相吸。
如果你早上到公司上班,立即被上司召到办公室大骂,你肯定不开心,而且这种坏情绪会一直影响你整天的心情。因为你的思想带着不愉快的想法,它就一直给你带来更多同质思想给你。因为,思想具有频率和磁性。
作者说,让吸引力法则发挥作用的秘密是运用暗示力。难怪之前吸引力法则没有在我身上发挥作用,因为不懂得运用暗示力。那么问题来了,要怎样运用暗示力呢?
想着你内心要的,而不是你不要的。有人马上说,我当然会想着我要的啊,怎么会想不要的(东西)呢。不要这么肯定哦。举例,早上起来晚了,我们会提醒自己,不要迟到,不要迟到。关键词就落在“迟到”上,我们就不断给自己暗示“迟到、迟到”,而“迟到”是我们不要的。倘若换个词,准时到达,准时到达,关坚词就落在“准时”上。所以,换种说法,我们的暗示力就会关注在“要的”事物上。
“心想事成”有可能实现吗?
在新年、生日时,亲朋好友给我们的祝福里,肯定有一句“祝你心想事成”,我们微笑接受,仅此而已,或者也有人产生疑惑,真的有可能心想事成吗?
《心理暗示力》告诉我们,答案是肯定的。关键是要怎样“思考”才能“事成”。
许多管理学、成功学方面的书籍里,记载了很多案例,我们发现,做一件事情,持有“孤注一掷”心态比“犹豫不决”的成功率要高得多。孤注一掷不是要你想都不想,莽撞的投身进去,而是考虑周详,想清楚两种后果——成功和失败,之后就果敢行动。
比如想开一家餐厅,从选址、装修风格、面对什么层次的顾客、采购、招聘员工、后厨管理,到投入成本、回本周期、止损金额等等方面都考虑计划好了,就开始行动吧。餐厅开业后,把关注力放在开发菜式、员工管理、卫生管理等方面,而不是看见今天营业额不理想就唉声叹气,看见客流量不多就愁眉不展。孤注一掷的精神就是专注于美好的未来,奋力朝着目标走,而不是一直纠结亏本怎么办。失败的可能性已经在投资之前已经想好了,开始行动就不要再想它。
看到了吗?心里想着成功,你只会注意到如何让餐厅经营的更好,自然顾客就增加。反之亦然,如果今天下雨,你就担心“晚上会有客人吗”这种问题,心思自然就没有办法放在经营管理上了。
善于运用我们一出生就有的能力——心理暗示力,想象我们希望达到的目标(反正想象不用花成本),过我们想要的生活。今晚我就好好想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