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正在读法国小说家马克•李维的小说《偷影子的人》,小说的主人公有一项特异功能——当他的影子和别人的影子重合的时候,他就可以把别人的影子偷来,从而知道被偷了影子的人的想法。今天我读到了一个消化系统正常的不得了但已经两周无法进食的小男孩儿的故事。此时的主人公是医院的一位实习医生。小男孩经过三位心理医生的会诊依然不能确诊病因,这时候一位叫苏菲的女医生向主人公求助,主人公偷偷地和小男孩交换了影子,了解了他的心事。
原来小男孩很喜欢一只兔子,但两个星期前兔子逃走啦,在它失踪的当晚,晚餐吃到最后,男孩的妈妈问全家人喜不喜欢吃她煮的那道“红酒洋葱炖兔肉”。小男孩儿因此立刻推论他的兔子已经死了,自己还吃了他,从那以后他脑中只有一个念头,他要赎罪,并且要去天堂和好友相会,从此他便绝食了。
了解了真相后主人公联系了孩子的父母,找到了一只和先前那只兔子相像的小兔子,告诉孩子他的兔子不是死了,而是离家出走后找了一只母兔子幸福地生活了,还生了他现在看到的小宝宝。于是孩子开始吃饭了,听起来像是一个温情的故事。我对这个故事感兴趣源于我家也有一只兔子。
我家的兔子是朋友送的,送来时还很小,把它放在水果箱子里只占了一角。它除了两只红宝石般的眼睛外通体雪白,像嫦娥的玉兔下凡。好好很是喜欢,按照排行她给兔子起名“小三儿”,让兔子排在哥哥和她的后面,并且非常高兴自己终于不是家里最小的了。
可是这是一只食人间烟火的兔子,而且食量惊人,排泄的速度也频繁。在管好家里的一日三餐外还要加一只兔子的若干餐,实在是让我焦头烂额。好好每次从幼儿园回来还喜欢把小兔子的笼子盖打开,看着它自己跳出来,那个小家伙先在笼子里跃跃欲试,然后寻找好角度,一跃而出,之后在家里便用它小煤球般的便便圈占领地。转几圈它就会跑到裤脚边蹭一蹭,如果试图抓住它可是有困难,它一滑就从你手底下溜走了,有吃的时例外。它看着你拿着青草走到笼子边,马上会尾随而至,看着笼子里的草它转几圈放弃了跳跃,直接等着人抓它进笼子。这只聪明的小兔子在我家呆了半个月,我俨然养了个老三,每每感慨传说和现实的距离,总是在想影视剧中那只经常抱着小白兔的美女有没有经历过兔子在她身上圈领地的糗事。后来做了好好很久的工作,兔子就转给婆婆养了。
现在我家的“小三儿”已经快有一个水果笼子那么大了,好好每次去奶奶家都要找她的兔子玩一会。有一天她回来表情很不自然地悄悄地和我:“奶奶说,等小三儿长大了,就给我炖肉吃,可有营养了!”她看看我的表情又说:“你觉得奶奶说得对不?”“你说呢?”我反问。“我觉得不对!”她肯定地回答。
今天在小说中正好读到了类似的故事便想起了我家的“小三儿”,小说中这个温情的故事最后以悲剧收尾,那个小男孩因为绝食时间太长,在进食五天后小肠大量出血离开了人世。
孩子的世界里有自己的逻辑,如果我们对看到的“果”感到困惑,不妨走进他们,听一听他们逻辑中的“因”,听一听他们的内心,每一个熊孩子背后都藏着一段故事。读《简•爱》,读《大卫•科波菲尔》,都能清晰地感受到一个叛逆孩子的心里路程。现实中没有细致的心理描述,但每一个陪伴孩子成长的人——家长、老师……都要静下心来听一听孩子内心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