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俊清CP今天又强塞的狗粮哟!
——是的呢,都快甜到齁了……
——又到一周鬼怪日了!
——天哪,晚上8:30一起受虐!
——举重妖精里的那对校园CP要甜死人惹~
——可不是嘛……简直是花式秀恩爱!
可是,这位朋友,这位天天喊自己单身狗的朋友,你真的准备好进入一段亲密关系了吗?
先用所学知识跟大家简单科普一下:
一段亲密关系中关于爱情的类型有以下几个划分——
浪漫式爱情、占有式爱情、好朋友式爱情、
实用式爱情、利他式爱情、游戏式爱情
社会心理学家罗伯特·斯汀伯格曾提出过这样一种爱情理论:
爱情三元论(Robert Sternberg, 1997)
理论认为构成爱的要素有三种,他把这些要素形象地比作三角形的三个边,这三个要素分别是:激情、亲密和承诺。
亲密指的是与伴侣亲近和相联系的感觉;
激情指的是双方关系中指向伴侣的生理唤醒;
承诺包括两个决策过程:
短期的那个是爱你的伴侣;
长期的那个是为保持爱而长相厮守。
正处青春大好时光的我们,有亲密、有激情,但我们很难做出长期的承诺。所以在很大程度上爱情的三角形都不够坚固。以我们的视角去看父辈的爱情,也许没有我们亲密、也许老夫老妻会缺乏激情,但他们的爱情更多的是一种承诺的兑现,甚至转化成亲情,白头偕老下去。
而在一段亲密关系中,双方的依恋关系及依恋类型也很重要。
有一理论采用一个中程的视角:我们在成年关系中的行为根植于幼年时期与父母和教养者之间互动的经验。
这个理论取向的侧重点是依恋方式(attachment styles),并建立在John Bowlby和 Mary Ainsworth有关儿童依恋的开拓性研究上。
儿童的三种依恋类型:安全型、回避型和焦虑/矛盾型依恋方式。
前依恋期(0~2个月)
依恋关系建立期(2~7月)
依恋关系明确期(7~24个月)
在孩子两岁以后,孩子与特定个体逐渐形成“内部工作模型”。这种内部工作模型是孩子人际交往的基础。
这极大地说明了在孩子年幼时多陪陪孩子对其成长是很有帮助的。
测测你的依恋方式
1=安全型依恋
2=回避型依恋
3=焦虑-矛盾型依恋
波尔比最初提出了依恋关心理论。后来有一位学者叫做艾因斯沃斯发展了陌生情景实验,进一步推动了依恋的实验研究。
实验者可以观察儿童对玩具的摆弄行为、儿童的表情和其他情绪反应(如啼哭等),以及儿童与陌生人交往的倾向,以此判断母子依恋关系的性质
安全型儿童:
母亲在场时,通常以母亲作为探索外在世界的基点(安全基地),在玩耍时不时回到母亲身边寻求安慰。
他们通常比较合作,对陌生人比较友善。
安全型婴儿一般比较快乐和自信。
焦虑-矛盾型儿童:
在母亲离开之前就开始焦虑,紧张地关注母亲的行为,生怕母亲离开,因此不能尽兴地玩游戏。
母亲离开后他们更加不安,当母亲回来后,他们的行为很矛盾:一方面想亲近母亲,一方面又以尖叫踢打来拒绝。
这样的儿童很少对周围环境进行探索,很难安抚,对陌生人也不友好。妈妈对孩子的需要不是特别关心和敏感。
回避型儿童:
在母亲离开时很少哭泣,母亲返回时,他们不太高兴并设法逃避母亲。
这些孩子在需要时不会寻求帮助,经常有愤怒情绪,对陌生人不在意。
成人的依恋风格---
(1)安全型
很容易与人相处及信赖对方。
安全型的人能忽略同伴的缺点而接纳和支持同伴。
跟安全型的同伴交流比跟回避型或焦虑-矛盾型的人交往要更温暖更亲密。
他们比其他依恋类型的人更喜欢在恰当的时候与别人分享个人信息。
安全型成人的恋爱:
安全依恋型的成人比另两种类型的人对他们的恋爱关系更满意。
他们很喜欢和朋友待在一起,喜欢在适当的时候与朋友分享自己的秘密,能宽容地接受伙伴、家人和伴侣的缺点,不保留地支持他们。
安全型的人容易发现同伴的忧虑并给予情感上的支持。
(2)回避型:
他们怀疑那些说爱他的人,害怕离他们太近会受到伤害。他们也因分离不可避免而害怕付出情感。
回避型成人的恋爱:
回避依恋型的人害怕亲密及怀疑他人。他们相信真正的爱不会长久,电影和爱情小说里描写的那种深爱在现实中根本不存在。
在一项研究中,43%的回避型大学生从没有恋爱过。
回避型的人难以给伴侣情绪支持,同时在他们自己需要支持时也不善于从伴侣那儿寻求情绪支持。
(3)焦虑-矛盾型:
他们对同伴的爱缺少安全感,过于苛求对方。他们太希望受到注意以致于吓跑了同伴。
焦虑-矛盾型成人的恋爱:
焦虑-矛盾型的人多次恋爱,但是难以得到他们拼命追求的长久的欢乐。
这些人唯恐失去伴侣,因此而屈从于伴侣的愿望,尽力去让对方快乐。
焦虑-矛盾型的人更有可能爱上不喜欢他们的人。
也许大家看完上面的科学研究,都希望跟“安全型”成人谈恋爱吧?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没有谁会是“绝对安全”、“绝对回避”或者“绝对焦虑”型的,只能说在大多数情况下,自己偏向于某种类型。
依恋类型是否可以改变?
当进入一个安全的长期的成人人际关系时,想要改变自己的依恋类型也是可能的。
在一项研究中,30%的年轻女性在两年的时间内改变了她们的依恋类型,这表明依恋类型并不是在童年生活早期固定后不能不变的。
这里,西柚想说说自己依恋类型的改变,在刚谈恋爱的时候,会表现出初恋女生的通病“焦虑而矛盾”,但是在与全哥的进一步交往过程中,西柚变得越来越“安全”,也许就是所谓的“安全感获得”吧。所以现在哪怕小半天不联系,西柚也不会觉得很慌张,大家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忙嘛,希望恋爱中的小美女们都能理解~
理论还认为:
安全型依恋对婚姻最满意,回避型次之,焦虑型最不满意。
焦虑型求婚过程最短,展开浪漫关系最快。
焦虑型女性和回避型男性的组合关系非常满意。
进而引出5条改善依恋关系的建议:
如果还没有恋爱,找一个安全依恋型的爱人是绝对的必要;
建立一个安全依恋类型的朋友圈,聊天、出游等;
每周至少要和3~5个陌生人说话;
努力发现朋友、爱人、同事的优点和好笑的事情;训练自己对一些生活琐事关心,征求朋友、同事与爱人的意见。记录下来,成为自己的珍藏;
不要把秘密深藏在心底,选择适当的对象释放秘密。
说了那么多,天天喊自己单身狗的你,真的做好进入一段亲密关系的准备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