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读到过一篇文章,写的是关于南北女人的对比,大概意思是:
江南美女较多娇小玲珑,声音温婉,有如二月的春风,丝丝含蓄而温柔。
北方女人,有一种高大粗犷的气质,大姐范十足,比较精明。
此观点我不太赞同,南北女人最大的区别应该是体现在身高上,南方女人个字略小,而北方女人略高,这是气候地域的烙印。但温柔与否,不能一概而论。
自从妇女解放后,女人也撑起半边天,女汉子也越来越多了,温柔与否,自然不能一概而论。
但若论江南之雨与北方之雨,倒是有作家文字里的味道:江南之雨细碎绵长,北方之雨较酣畅淋漓。
去过北方,遇到雨的次数也不多,自然发言权不够,我且写写南方雨罢了。
江南雨细碎绵绵,这是名副其实的,进入六月份后,雨便等不及的到来了。三天两天,时有登场。
早上还是晴空万里,一会天渐渐阴下来,太阳隐藏起来,云朵分散逃离,雨就迫不及待的下了起来了,稀稀疏疏,三点两滴,绵绵不绝。
有时因为信任天气,忘了带伞,等下班时刻就尴尬了。
只得盼着一个带伞的人走过,她伸出援手,就你一程。或者干脆拿着一个口袋,套在头上,飞速奔跑。
那时真明白了“饱带干粮,晴带雨伞”未雨绸缪的智慧。
如果不忙,心又比较闲,下雨的日子最好家中泡上一壶好茶,做上两三点美食,趁着天气的福利,享受慢生活的味道,倒是别有情趣的。
我有次看到朋友趴在窗沿上,凭栏品雨的照片甚有魅力,一股别样的风情令人动容。
杜牧诗中曾写过“江南烟雨无需看,品茶听雨幻虚然”,大概就是这种朦胧迷离的意境吧。
如若是春雨,到让人觉得有惊艳之感的。
宋代的王安石在《伤春怨·雨打江南树》中曾经写到:“雨打江南树。一夜花开无数。”
一夜醒来,雨打在树上,一路梨花或者桃花落地,片片花瓣细碎娇嫩,如果不去想林黛玉的《葬花吟》,这一地的芳香,倒是美丽至极的。
江南细雨有时也会粗暴无比,这种场景也太多是在夏天。
七八月份,骄阳似火,突然电闪雷鸣,一阵暴雨噼噼啪啪的下开了。
这种雨更是猝不及防,让人躲闪不及。好在它下得快也走得快,像一个急性子的人匆匆而来,匆匆而去。但即使如此,你也会觉得他气势不足,有点虚张声势了。
有时运气甚好,一道彩虹挂天空,五颜六色,像一座长桥,给人美的感受。
儿时总期盼这样的时刻到来,遇到了,三五成群,熙熙攘攘,雀喜无比。
最可怕的雨是雷声轰隆后的大暴雨。
当天气由晴变阴,云彩越来越多,乌云压得很低,甚至飞鸟飞得很低时,那一场蓄积很久的大暴雨就要来了。
好在这种雨有预兆,有提示,见得多了,趁着脸变天前,迅速逃离,也常常来得及。
儿时记忆里,上山干活,常常会遇到这样的电闪雷鸣,雷霆震怒。
于是山间的小路上,常常可以看到逃窜的人群,他们匆匆的赶着牛车,极速的走着,不时的大声吆喝牛的叫声,增加了紧张的气氛。
儿时的我们遇到这样的天,即使还在地里割猪草,也会大声呼唤伙伴,快速把分散开来的猪草聚集,匆匆抱入篮子里,火速逃离。
路上害怕雷声,你追我赶,巴不得有个混天伦,立刻到家。
到了家,就安然了,一颗悬着的心落地。儿时不懂事,会去细数评估哪些人此刻已经被雨淋,大有一种得意之情,甚是不道德。
江南之雨,春季贵如油,夏季量多,场次最多,秋季绵绵稀疏,冬季像个客人,偶尔登场。但不管如何,大地的生机,全仰仗它们给与。
有它,草木葱茏,万物复苏。无它,大地无机,甚至是干旱无比,让百姓揪心。
但愿它像个懂事的孩子,在适当的时节点亮大地的色彩,那么便是百姓的福气了。
齐帆齐第八期写作微课第8篇第三周“雨”主题打卡,1397个字,共13567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