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心比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明白这个道理的人很多,能把这句话落实到行动中的人很少。因为许多人都会图一时心里的痛快,而把最解气最有力往往也是最伤人心的话说向对方。然而气话说出来后,说得人未必是心情愉悦,听得人心里却肯定不会好过。
比如对一个一再犯同样错误的人,我们会越来越不愿意再原谅他,因为之前我们己经提醒过他这是不对的。然而我们很少倾听他说原因,为什么会改不掉这个错,或许他本身也不明白自己到底怎么了。这个时候,我们不妨多给彼此一些时间,慢慢地彼此了解,多倾听对方的心声,这会比较容易找到原由,那么解决问题会容易些。
01
马歇尔·卢森堡博士说,我们越是倾听他人语言背后的感受和需要,就越不怕与他们坦诚地沟通。我们最不愿意示弱的时候往往是因为担心失去控制想显得强硬的时候。
我们在家里常常有这样的情形发生,下班回家的两个人,一个人白天在单位遇到不顺心的事,比如碰到难缠的客户,就想和对方倾诉苦恼,想得到些许安慰与认同,让紧绷的神经放松放松。
妻子:今天上班烦死了,客户反反复复对项目报告书提出了三次修改要求,按照他的意思改完了,又说还是原来的稿比较好,结果又改回来。费半天劲,全是无用功!
丈夫:那种客户,以后少理他,太差劲。
妻子:吃得这行饭,什么样的人都不能轻易得罪的!
丈夫:那就不干这个行业,换换!
妻子:不干这个干哪个,找份工作容易吗!再说,我每个月的收入还是不少的,比你还高呢!
丈夫:哎呦喂,说着说着怎么比起我来了?
妻子:你要是比我挣得多,我还用这么忙上忙下呀!
丈夫:嫌我挣得少,找挣得多的人过去!
看,这就是一次失败的沟通,妻子回家,想对丈夫说说白天在单位里的烦恼,而丈夫认为妻子是想得到解决烦恼的办法。
其实妻子只是交流感受,想倒倒苦水,期待得到丈夫的理解和安慰,使自己郁闷的心情得以缓解。
电视剧《如懿传》中有句话是这么说的,捅向你心里的刀往往是握在你最亲近的人手里的。尽管拿刀的许多人没有意识到这点。
02
打断一个人讲话往往是被认为不礼貌的行为。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做过调查后的结果却表明,大多数人都更愿意在自己说话时,别人能表明真实想法。如果说的话别人不想听,被人打断总好过别人假装在听,没有人愿意被人当作负担。
在家里,成员之间更是需要坦诚相对,特别是父母对孩子也要鼓励他们表达清楚,心中的感受,需要的具体是什么。
叶红的母亲和父亲在她三岁时离婚了,妈妈一直对她说,因为爸爸不喜欢女孩,想要生一个男孩才和妈妈离婚。在这种说教的灌输下长到二十三岁,叶红心里很痛苦。
潜意识里叶红是爱爸爸的,记忆里的爸爸也不是妈妈控诉的那个样子。而真相是叶红的爸爸妈妈是因为性格不合才分开的。
因为妈妈扮演的一直是受害者的角色,叶红不敢说出真心话,导致了心理出现问题。而通过专业人士的治疗,叶红终于对妈妈说出了心里话,不管爸爸妈妈为什么分开,我爱妈妈,也爱爸爸。
勇敢说出实话,心里舒服多了,叶红慢慢地开朗活泼起来。自救成功,她开始行动救妈妈。
而叶红的妈妈,因为活在自己想象中,一直是受害者的心理。叶红不再任由妈妈祥林嫂模式的自怨自艾,用转移注意力的方式打断她继续下去,并逐步帮妈妈发现她自己的兴趣,报了音乐班,模特班,想各种办法让妈妈走出这种生活,有了自己的追求。
03
生活在一个小家庭里的父母和孩子,我们总想起一句话,我们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不过,真实的情况却往往不是这样的。有为了辅导孩子作业而气到脑梗的妈妈,也有为逃避孩子连环追命问而躲进厕所的屎爸爸……不一样的家长,各种的鸡飞狗跳。
张爱玲说,家里人讨人嫌,自己看惯了不觉得;家里人可爱,可器重,往往也要等外人告诉我们,方才知道。一味的恭维是要不得的,我们急待弥补的缺点太多了,很该专心一志吸收逆耳的忠言,藉以自警,可是——成天骂自己“该死”的人,活着又有什么意思呢?拣那可喜之处看看也好。
深以为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