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了一位老师的文章,分享了他为了省钱而付出更多代价的惨痛教训:
事情是这样的,这位老师前年买了个16G版本的iPhone6plus,用过16G版本iPhone的人都知道,现在一个微信就能占好几个G存储空间,16G的容量根本不够用。
后来这位老师想了个办法,就是花几百块钱找手机维修店去人为升级内存,万万没想到,从这以后他的手机就开始不停的出现各种大小毛病,害得他在长达两个月的时间里,往返于手机维修店N多回,最终还是于前两天彻底报废了。
损失了一部手机不算什么,里面的资料才真的宝贵,这期间浪费的大量时间精力才真的宝贵,这两年时间里生活和工作都被16G存储所掣肘导致的软性损失才真的宝贵。
这位老师认为,当初要是不买16G版本的手机,或是当初不去为省钱而升级内存,而是选择直接购买一部大容量的新机,他的损失反而不会像今天这么巨大。
对此我深有体会:
从小受父母影响,我算是个比较节俭的人,特别是在买东西这件事上,只追求个“够用就好”。于是二十多年来,我买手机电脑,都是能用就行,买衣服鞋子,都是能穿就行,甚至在自己的饮食上,也不太讲究,只要干净卫生,能下肚就行。
以前家里买过一台打印机,JD买的,只要二百多块钱,还能彩打。我当时看到了觉得挺便宜啊,于是就问我爸能不能买,我爸在证券行业混迹二十年,手头抄写的资料一大堆,若是有了打印机,能省不少事,当然觉得能买。于是我们家就花了二百多块钱买了那台此后把我折腾得半死的惠普打印机。
怎么回事呢?
原来,这惠普公司人家也不傻,一台打印机卖二百多块,人家还挣个毛钱,于是人家把打印耗材卖得贵贵的,一只墨盒便宜的六七十块,但墨量少,墨量多的一只都要一百多块,这两个墨盒一买,就抵得上一台打印机钱了。
我和我爸恍然大悟,原来惠普打的是这么个算盘,打印机基本不赚钱,有意把价格放得低低的,就是吸引你来买,然后你花了200块的沉没成本买了打印机,如果不买墨盒就用不起来,就会觉得自己好亏,于是这就中了惠普下的套了。
明白了这个原理,我和我爸怎么会轻易自认倒霉,于是接下来就是我被这台惠普打印机折腾个半死的开始。
我在TB里买了几盒墨汁,可以手动注入墨盒里,是专门针对墨盒太贵而开发的产品,性价比极高。于是我借来电钻,给用完的原装墨盒打孔并往里注入墨汁,三下五除二,就收工了。往打印机里一装,试了试,还挺好使,我爸和我都很开心,觉得惠普你有政策,咱有对策,哈哈。
可是我们高兴了没几天,就又被坑惨了。先是我自己打印教案的时候,老特么漏墨,把我的讲义全画成了地图,再后来,直接把打印机给搞坏了,什么都打不出来,换上新的原装墨盒也没用。
这次,我没去售后维修(也是为了省钱),而是选择了上网查教程自己修,那天下午,我花了四五个小时,边看教程边自己修打印机,弄得满手墨汁,满头大汗,腰酸腿麻,才终于勉勉强强让打印机能用了。
随后的几个月里,它又坏了几次,每次我都是自己修,被折腾个半死。其实仔细想想,真的是这台惠普打印机把我折腾个半死的吗?不是,是我自己在时间、精力、钱这三者中选择了省钱,才导致我花了那么多时间和精力,是我自己的价值观把我折腾个半死。
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比如:
图便宜家里装了某公司的宽带却在关键时刻网络不好掉链子误了事,买手机图低价最后反而影响了工作和生活效率,买衣服不讲究用料于是没穿几次就掉色起球变形影响了形象,最尴尬的是随便买了双皮鞋出席重要场合穿了几次竟然鞋底脱落差点把脸丢没了等等,这些矬事儿太多了。
在朋友圈看到过一句话:
你发现了吗?便宜的东西,只有你买的那一刻是开心的,用的时候没有一天是开心的,品质好的东西,给钱那一刻是心疼的,用的时候,每天都是快乐的。
我虽然并不赞同一切都追求“贵就是好”的生活方式,但也不得不承认,捡便宜买的那些便宜货,的确很少能让人用得舒心的,最多也就是马马虎虎,不让人糟心就很不错了。
更为重要的是,那些便宜货虽然让你少花了钱,但真的一不小心,就能让你多花更多的精力与时间,要知道,这两者也是成本的一部分。
最后,建议大家如果需要买打印机,千万不要买墨盒式打印机,这种打印机本身很便宜,但墨盒贵得要命。要买就买墨仓式的或者装墨粉的激光打印机,一步到位,省去不必要的时间、精力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