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上半年的时候就在豆瓣上看到有人极力推荐《请回答1988》,说拍得如何如何好,情节如何如何感人,我抱着满心的好奇决定去看看。可是看第一集的时候,就不想看了。因为男演员乍一看实在是,跟帅沾不上半点边,只是凑合能看而已,这样的人在大街上大概也引不起很多人的注意吧(看完全剧才发现,单纯看脸是非常非常错误的,会误大事)。勉强看了半集之后我就将这部剧搁置一边了。前段时间,看到有人在看这部剧,我也跟着重新看起来,不过受之前的影响,我没有从头看,而是点了最后一集。
最后一集讲的是成宝拉结婚的时候的事情。宝拉在婚前给她爸爸买了一双皮鞋,让他在自己婚礼上穿。女儿不知道爸爸的鞋码,把鞋子买大了,可因为是女儿给买的鞋子,爸爸一直说很合适。婚礼当天,爸爸穿上了新皮鞋,小女儿德善发现鞋子后面大了很多,就在鞋后跟塞了纸巾。新娘和新郎给父母鞠躬致谢的时候,宝拉看到了爸爸鞋子里面的纸巾,哭得不行。爸爸知道宝拉发现了,就下意识地将脚往椅子后面挪了挪。看到这个情节的时候,我也早已哭得不行了。后来小花来我家玩,我把这集推荐给她看的时候,她楞是用掉了我一大把纸巾。
德善和他的小伙伴们长大以后大多去外地工作,求学,就不能像高中时候一样天天在家,一家人其乐融融。所以每次放假回家,父母总是想多一些跟子女在一起的时间。小伙伴们好久没见,也难得聚一次,父母虽然想多跟他们聊会天,可是嘴上还是说正是爱玩的年纪,让他们玩得开心。然后抓紧一切能跟孩子在一起的时间,甚至是趁他们睡觉的时候,蹲在床边看着他们的脸,心疼地说瘦了。
父母是如此容易满足,子女给父母一些小小的回报,哪怕是再不合适的东西,他们都会视作珍宝。看到这些,会让我们深深地叩问自己,可会时常地关心自己的长辈在想什么,我们周末在外面疯玩或窝在房间睡觉的时候,可会想起抽空回去陪陪他们?有个同事跟我说过,他每个周末都会回家,虽然他家离得近,不过能做到每个周末都回家陪陪父母,真是难能可贵!
曾在一个公众号上看到一篇文章,大概是讲如何富养子女,就着重提到了这部电视剧,讲这上面的孩子都是富养长大的。 以德善家为例,爸爸是普通职员,之前因给人家做担保,后来出现问题,要承担责任,每月需要用部分薪酬抵偿银行债务,只能居住在正焕家的地下室,但父母不会跟孩子抱怨家里如何艰苦,只是自己省吃俭用,将最好的留给孩子。他们会为宝拉考上首尔大学而自豪,但不会因为德善成绩差而唉声叹气,反而觉得女孩子有颗善良的心最好,总之,他们会以积极的视角来看自己的孩子,觉得他们都是好的,不会过分苛责,更不会让他们生活在自己言语的压力下。父母呵护子女,子女不是无知,他们也会体谅父母。德善不会因为一双鞋穿了三年而向父母发难,但从后面她爸爸每月拿到全部薪酬,妈妈给她买了一双新鞋后,从她那份无以言表的激动可以看出,其实她是多么渴望一双新鞋!
这部电视剧中,父母对待子女成长的是那么用尽心力,小心翼翼。会让我想起爸爸妈妈为我做过的那些我曾忽视,现在想起却无限感激的细小。也让我明白尽量不要轻易伤害别人,不管年纪大小,不管与自己是什么关系,都是他们的父母隐忍了多少酸楚,默默吃了多少苦,却用笑容灌溉出来的希望,自己的一次有意或无心的伤害,伤害的是别人的父母用心呵护的心血。
还有一集,讲的是爱情。德善看到了崔泽桌子上很多女生写给他的信,问他回不回,崔泽笑着看着德善摇摇头。德善说很羡慕他这样,就知道围棋,别的什么都不用管,也不会去喜欢别人,崔泽说有他有喜欢的人,德善先是一愣,然后说他撒谎,她对他了如指掌。崔泽却说德善对她一无所知。崔泽说准备尽快跟他喜欢的人表白。从一个观众的视角来看,觉得这样的情节真是暖化了人心。我们明明知道崔泽喜欢的人就是她,而她却一点都不知道,既替德善开心又怪她太迟钝。
一个人喜欢你,默默地关注着你,无声无息,为你做的每一件事,看似不经意的每一个相遇,你不知,以为只是偶然,可曾想过那可能是费劲无数心思后的巧合?有多少让人动容的美妙的感情,倘若没有借助镜头重现出来,会不会永远被尘封?
整部电视真实地再现了各种情感,父女情,夫妻同患难、共甘甜之情,兄弟情,邻里情,每一个情感都是那么真实,细腻,除却他是一部让我们隔着屏幕观看的电视作品,简直就是在讲述我们身边的故事,好像就是发生在隔壁巷子里的日常。如果我们把自己的生活,以一个用心去感悟的视角去看,是不是也会把自己感动到不行,然后会让我们更珍惜身边的人。我觉得自己身边有很多这样的情感需要记住,我也想把你们记录在《我们的2017》,让你们成为主角,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