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樊登读书会伏宝震,这是我的每日一篇文章之171篇。我写的每一篇文章都是为了记录我和孩子们成长的点点滴滴,并希望以此约束自己,为自己提供一个不断反思,不断发现亮点的机会,帮助自己和孩子都成为自己想要的模样,因为我知道苍天不负有心人,也愿天下父母都能和孩子们一起度过看似漫长,其实非常宝贵的时光。
小宝在回家上的车上就和我说了一件事,他们班有小朋友用饭卡去校园小卖部买饮料,还互相分着喝。我问他为什么不去。他说他不知道这个饭卡还可以买饮料。我问他知道了是不是也想去买。他说等他知道了已经迟了,上课了,后来老师发现了,及时制止了他们。
晚上安顿好小宝睡觉后,发现家校群里己经炸了锅,忧心忡忡的家长们在商议对策。在经过一番讨论之后,决定让各自父母提醒孩子不要用饭卡买饮料。家长们一齐跟帖答应。
我当时就提出异议,认为孩子们在学校的行为其实完全来自老师的引导和管控,但总会有孩子胆子大些,私自去买,并带其他孩子分享。而且孩子在形成团体后,会盲目崇拜出格孩子并有跟风倾向。
记得我们小时候,班上学习好且听话的孩子并不受其他孩子待见,反而是那些胆大调皮经常做出一些其他孩子想做而不敢做事情的孩子容易被追随。
老师自己的事情也比较多,不可能看好每一个孩子,孩子之间传递的秘密和信息老师有时并不知道,所以完全依赖老师的看管是不现实的。
我的建议是完全控制好饭卡,不给孩子们去买的机会,这样才能杜绝这类事情的发生,以影响到正在逐渐成形的班风。在孩子们正在熟悉和磨合的关键时期,需要霹雳手段。
但我的建议并没有得到大多数家长的认可,只得顺从大众意志,投票通过。
现在想想,每个孩子的背后都有家长的影子,而每个家长的观念差异确实很大,一个话题的讨论总是有几百条跟帖,观点各异,甚至有的互相对立。
有人说,学校不仅是孩子学习的地方,更是一个小社会,每个孩子的表现都有来自原生家庭的影子,未来关于孩子的讨论会一直持续,而孩子也会逐渐形成自己的行为模式。
想想这一些,也是挺有意思的,孩子们在学校这个小社会中摸爬成长,我们在争论中妥协相让。
希望每个孩子都能找到适合他成长的道路,而我们也能找到更好的家校互动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