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与四个阶段
记得初二时候刚开设物理课,一个多月后第一次考试测验,结果全班考的都非常不好,老师很生气的一个人一个人的念出分数,然后上讲台来领自己的卷子,第一个念出来名字的是我,81分,我都被吓的懵逼了,想想一下一个经常考试第一的人,其他科目每次就差一两分满分的人,结果得了80多分,的的确确是一个很大的打击,可是没到2分钟,我又高兴的不行了,因为我发现分数是从高到低的念得,原来仅次于我的几个人,几乎都是六七十分,我虽然81分,但却是第一,你能想象到当时的心情是又多么骄傲了吧。
看完这段经历就能感受到了,当时思维就是这么局限,在我的思维中,就是我多少分不要紧,超过别人就行,这是一个典型的关注估值而忽略价值的提现,把自己的好坏建立在与别人比较的过程中了。
《超越感觉》里面写到人的出发点会影响思考与判断,大抵上要经历这么四个阶段:
- I'm not OK, and you're not OK
- I'm not OK, and you're OK
- I'm OK, and you're not OK
- I'm OK, and you're OK
小时候我们都是第一阶段,长大了偶尔也会听到类似“我是不行,你行你上呀!”这种话,这都是第一阶段;而实际大部分人始终在第二和第三个阶段间穿梭,要么你行我不行;要么我行你不行,几乎永远无法进入最后一个状态,我挺好的,你也挺好的。
上学时的与人比较,就是在第二和第三个阶段间穿梭,要么你赢第一,要么我赢第一,可是只要有比较就进入不了第四个阶段,因为第四阶段关注的是成长,我行不行与周围没有关系,我们的目标是100分,及时81分第一了,对自己来说也没意义。
比较的恶性循环
之前看过一个分析,说经常看朋友圈但是不怎么发朋友圈的人,就会有一种感受,周围人过的都很好,比如周末朋友圈里面几乎都是看电影、吃大餐、带孩子玩、去旅游等,平时就各种自拍,晒幸福,晒工作等,即使半夜都是各种励志加班辛苦的照片,然后一堆赞赞赞,仿佛谁都过的比自己好,比自己充实......
时间长了,有人就会产生一种心理,就是看到谁发的朋友圈,就会心里找对方的不好,来平衡落差,让自己舒服一些,比如看到谁发个美颜自拍,就会想不美颜她也就那样,一点都不好看,心理平衡了;看到谁晒个美食,就会想他真没见过世面,吃顿饭还要晒晒......
这就是一个典型的比较结果,总和别人比较的结果就是总想着超过别人,超过了还好,超不过就会产生痛苦,然后想办法从其他方面找到对方的错和不好,心理上好能安慰自己。结果就是总盯着别人的缺点,比如漂亮的没学识,有学识的没身材,有身材的没背景,有背景的没能力......就像接龙一样,只要你想找就会永远的继续下去,但是他对你的生活有什么意义呢!
久而久之,评判自己和别人就会有双重标准 :
看别人的时候,注意的是错和不好;看自己的时候,注意的事对与好,甚至更好......
如果你仔细观察,就会听到这类人经常说“他有什么了不起”,“他也不过如此”,“他估计也好不到哪里去”......着实见不得别人的好,就进入了一个循环,要么你行我不行,要么我行你不行,永远在第二和第三阶段里面反复穿梭,无法进入最后一个阶段。永远把注意力放到别人的不好上面,是能让自己舒服,但自己却没有了成长
。
我们再梳理一下这个逻辑关系:
比较 → 要超过对方 → 双重标准,只关注自己好对方不好 → 见不得别人好 → 注意力全浪费在别人身上 → 自己也没有了成长
动力应该是自己驱动
有人会说,我就总和别人比较,还让我产生了进步动力,你咋解释?
没错,有些人的动力来自看不见别人的好,我一定比你更好;有些人的东西却是来自希望自己变得更好。
虽然两者都能给你带来动力,但是后者明显给前者更为积极。嫉妒别人却是有时候能让自己更加努力,但他能想到的只有“你有什么了不起?”,这样的心态就会在第二和第三阶段循环至死,比不过就难受,然后找对方缺点心理安慰;比的过,就会找更厉害的去比,直到出现比不过情况。
相反,希望自己变得更好,动力来自自己,更容易持久,可以参考《成功的另一条捷径PASSION》。
看得见别人的好
说了半天,关键原因在于“见不得别人的好”,那我们就想办法调整自己呗,让我们能够看见别人的好就行。做到既不会因为一个人的优点而忽略他的缺点,也不会因为一个人的缺点而无视他的优点。如果心态足够的好,完全可以在周围所有人身上学到不少东西。说了这么多鸡汤,怎么做到呢?减少比较。
比较是没有尽头的,要减少比较,只能调整好心态。你在某个或某些方面必须得到一定程度的普遍承认,才能真正做到心态平和。
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你不必再主动费心去比较了
。否则就像所有正常人一样把注意力放到了“证明自己”上面,并且常常“用力过度”,甚至“姿势走形”,偶尔“演砸了”,还要“硬着头皮死撑”——反正无论哪样都不是有利于成长的事。无论如何,要把注意力放到自己的成长上去。
每当自己发现处于第二或第三阶段,赶紧告诉自己:
不对......
我应该把注意力放到自己的成长上;
不应该把注意力放到别人的错与不好上面;
就算看别人,也要看他们哪做对了?哪做的好?以便我能吸收经验,获得成长。
看不见别人的好的人,通常也很害怕别人看见自己的不好。就像我们说周围人在抱怨的时候,其实归根结底是在抱怨自己。
所以,一方面我们要动用自己的元认知能力,主动控制注意力从别人的错和不好上面拿开。另一方面,我们要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好,把注意力放到自己的成长上面,自然无暇和别人做无谓的比较。
欣赏别人,用欣赏代替比较
想想,你看到地上有100元钱,你会因为自己兜里只有10元而在那里自艾自怜吗?肯定不会的,你一定会马上捡起来,让它为我所用。生活中也应该这样,你不能像捡钱一样容易捡到别人的优点拿来就用,但是要往对方的优点上努力,就是弟子规里面说的“见人善,则思齐,纵去远,以渐跻。”即使不努力,也比那对方的优点打击自己要强。
等你到了第四阶段,只看到大家ok的地方,就会自然发现,别人身上其实也是有很多优点值得学习的。比如一个朋友说的,看朋友圈,看别人发了美颜自拍照,他的生活、工作、能力等好是不好无从得知,但是自拍后美颜了(也可能是美颜相机),说明她对自己的形象很用心,这方面做得很好,这一点就值得我们学习了,我们也应该每天把自己弄得光鲜亮丽,自信的面对生活。
总有些时候,我们不由自主的会去和别人比较,最终发现自己不是那么ok,没关系,告诉自己,我们是活在未来的人,所以要比较就比较未来,而不是当下,当下我的任务只有一个,那就是成长。对于绝大多处于“尚未被这个世界认可”的状态的人,几乎是唯一一个靠谱的方法。
最后,再次强调,证明自己不重要,成长才是最重要,成长若是成真,证明自动完成。
践行
1、每天看朋友圈,至少回复一条有意义的(不是真好看呀之类的),找到对方优点。
2、多找别人优点,至少每个月汇总一次,记录下来,做一个只看优点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