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天气开始变热,人也容易烦躁。
因为工作关系接触了一些人,有意思的是隔着电话我都能感觉到他们有些人身上的不耐烦。因为我近几日在拜读佛学的书籍,所以内心还是清净了不少。看着他们的情绪,生出了一种同情和怜悯心。有时候在别人发火的时候我甚至会觉得有那么一点滑稽。
在书里读到了一个可能不太准确的数据,据说现在的人们不焦虑的只有不到百分之一。焦虑,体现在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当然,数据只供大家参考。不过,这也反映了当下的一种普遍现象。我觉得确实也有文化的底层原因在里面。
那么,这种焦虑,体现在育儿上面,可能就是“卷”吧。
什么都卷,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物质的,知识的,能力的......总之,能卷的都卷。
下面,我想聊聊关于知识的“卷”。
前两天,带女儿去早教机构上课。
这节课,从京剧,三字经这些中国的独特文化入手,让孩子通过音乐的方式接受中国古文化的熏陶。显然,孩子们都非常喜欢这堂课,表现得非常兴奋和雀跃!
这时候,老师让孩子们尝试对着话筒表达,读诗,唱儿歌都行。
本来是挺好的一件事,可是,不知不觉在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参与下似乎有点变了味道。大人们可能也非常享受这种氛围,有好几个爷爷奶奶不停怂恿着让孩子再去尝试读古诗唱儿歌。
对于一群两岁多的孩子来说,他们确实表现得挺不错的了。
有一位小女生直接背起了王维的《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
这首古诗我都要再看两遍才会背诵,那个不到三岁的小女孩一本正经并且吐字清晰一字不落地背完了。
末了,我看其他的家长似乎也燃起了斗志。只见另一个小女孩也上来,唱了一首完整的儿歌。老师见状,立马说了句:
“太卷了,现在的孩子真是太卷了。”说完哈哈大笑,试图缓和这有点紧张的气氛。
在说这句话的时候,老师意味深长地看了我一眼。我想,或许是因为我是离她比较近又是独一位在和老师互动时三字经背得比较多的家长吧。虽然,相较于其他家长,我并没有让女儿不停去参与这“抢话筒”的游戏。
我微笑着回复她那深沉的一眼,表示认同。
其实,我做教育培训工作近十年,结合自己养育孩子的切身感受,分享一下我的个人拙见:
对于3岁前的孩子:
真的建议不要过早接触所谓的“知识”。可以有知识的概念,但是这个年龄的孩子非常重要的东西其实是信赖感的建立。需要有稳定的带养人的照顾。
另外,在环境中充分感受到被爱,被包容,这对于孩子一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对于3-6的孩子:
我认为运动,探索是非常重要的。
其实,这个时期的探索也包括游戏。游戏不是洪水猛兽,越是防着,只会让孩子更想接近。另外,孩子们会在家长的这种情绪拉扯中感觉到游戏可能是不好的,因此内心还会产生隐隐的犯罪感。所以,家长对待游戏的谨慎紧张的态度其实大可不必。
运动和探索,对于激发孩子的创造性,培养他们对于世界的热爱,还有兴趣的启蒙都非常重要。
另外,一旦在这个时期培养好了运动和探索的习惯,还可以为小学时期提前打下基础。降低孩子对于学习的负面情绪以及减少抑郁的发生。
那么,接下来,6-12岁:
这个阶段我个人以为,激发兴趣,培养良好的生活以及学习习惯非常重要。
孩子是家庭的一分子,参与到家庭的决策和日常家务中来,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感受自我。也更有价值感。
这个时期,兴趣显然还是比知识重要的。默写错几个字,考试成绩不是那么好,又有什么大不了的呢?分数,在小学阶段,都不是那么重要。
我儿子现在也处于这样的一个时期。
对于学习,我们从来不主张他做很多课外练习,也就是老师所说的“个性化”作业。事实上,个性化作业他基本上一概不做,我也没有刻意给他报兴趣班。但是他的成绩依然在班级处于前列。老师也夸奖他是很不错的学生。但我和孩子爸爸对于他的学习基本上是散养的态度,没有时间,所以也鼓励他对自己负责。
曾经他作文写得不好,都是记流水账。现在在我和先生每天坚持写文章,日更公众号的影响下,前几天他竟然对我说:
“妈妈,我真的是遗传了你和爸爸的写作本领。这篇作文老师让写200字,我不知不觉就写了400字。”并且非常自豪地拿出那篇作文给我看。
我一看,当真进步不少。想象力丰富,语句通顺流畅,逻辑清晰。不过,我发现有几个错字,而且文章结尾不够吸引。
可是,这也无伤大雅。兴趣已经产生了,鼓励他继续提高又有多难呢?
当然,在教育上我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在这诸多不足之中,忽略了对孩子运动能力的培养,是让我一直觉得挺遗憾的地方。
现在,我也一直尝试带孩子先从更多的接近大自然开始,爱上生活,爱上运动!
再来说说12-15岁吧!
这个阶段的孩子,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确实很重要了。这个时候,知识的丰富也很重要。但是,有了前面打下的基础,可以顺其自然地相信孩子,自己努力像海绵一样去吸收,去学习知识吧。另外,这个时候,孩子其实已经有了自己价值观的初步概念。
15岁以后,根据舒伯的职业五大发展阶段分类的话,这个年纪的孩子已经进入职业发展的探索阶段。
其中,15-17岁属于暂定期。这个时候的个体,开始通过学业与课余生活,综合认识和考虑自己的兴趣、能力与职业社会价值、就业机会,并在幻想、讨论、课业及工作中加以尝试。
所以,其实这个阶段的孩子,品格塑造是很关键的。
拥有良好的世界观及价值观,比起知识的学习,能好好的做人,回报社会,甚至改变世界,是更加有意义的存在。
其实,从动态的角度来看的话,孩子一直在成长,我们也一直在变化。
孩子现在的表现并不能说明未来就会怎样。我们成年人也是一样。正所谓行百里者半九十,态度在这之中其实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
只不过,我们能把握的只有当下,不是吗?
那么,就做好当下,享受当下吧!
写在后面
我其实很感慨,现在的科技真是日新月异。
继Chatgpt之后,人类又发明了脑机接口,未来很可能就直接把知识输入大脑了,人类对知识的学习和吸收可能会变得无差异化。
那么,差异化的东西将变得弥足珍贵。我们可以思考一下,这些差异化的东西,会是什么呢?
希望可以带给大家一些思考。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所帮助,请帮忙点个赞和关注。
也可以分享给你的朋友们,邀请他们一起来看看!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