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从本心,顺从本意,保持本真,方得自我;
这是一种人生境界。
一辈子保持本真的状态,是需要智慧和修行的。
1936年,吕锡坤伯伯出生于江南乡镇的一户贫民家庭。在兵荒马乱的年代,幼年的他常过着吃糠咽菜的生活。
记得1948年读初中一年级的时候,曾因迟交膳食费被勒令停食而致中途辍学。解放后有幸复学,读完中学、考上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求学十年中,吕伯伯是依靠助学金读书。
他勤奋好学,在高中期间曾被学校推荐为学生会主席;大学毕业前加入中国共产党;留校任教时兼任了路桥系青年教师团总书记......
家乡,启蒙受教20年;
上海,大学学习、工作、生活20年;
苏州,修桥铺路20年;
退休,技术咨询20年。
吕伯伯在参加沪宁高速公路建设工作期间,解决了一项引起交通部上下乃至全国关注的疑难技术问题,即采用多孔玄武石碎石铺筑沥青路石。
省厅按计划拨给苏州的玄武岩碎石经检验为多孔玄武岩,其含水率高于交通部《沥青路石施工技术规范》规定含水率上限的1倍以上,明文规定“不予适用”,后经多方调研咨询均未得到解决。
省交通厅厅长、总工等与吕伯伯多次交流,当时吕伯伯是苏州市高速公路指挥部副总工程师兼质检科科长,敢于直言,不怕得罪人,坚持原则。吕伯伯根据自己的专业技术和实践经验,大胆提出:“背水一战、争建奇功”。
1996年五六七三个月,每天高温时段实施多孔玄武石沥青混合料的现场摊铺和碾压工序,终于顺利完成了多孔玄武岩沥青上石层的铺筑任务,完工当日,大家都兴奋地站立路头回望伸向远方那万里的沥青路石,他们完成了当时外国人不敢干的事情!
80岁之后,吕伯伯和老伴一起住进了老年公寓,两人牵手相伴,池塘边、活动室、餐厅,怡然自得地享受着每一天的阳光,吕伯伯由感而发,写下一首《归自瑶》:
归来兮,劳驾了天堂神女,衣食行住皆礼遇,任由疑难总消去,恁公寓,俺的终老绝佳处。
后来,老伴因病离开了人世。吕伯伯写下了《 调寄 凤凰台上忆吹萧》:
贫寒学子,牵手名门淑女,相敬相依五十秋,身后合墓姑苏凤凰山凤凰池西侧台地,填词以记。
黄山云绕,太湖波涌,并催孤雁传情。伊本多才女,广识诗文,秉性遨游山水;习书艺,谙稔园林。举家事,一体肩负,永世情深。
惊魂!吴门载物,即累为诬伤,时誉清明。入暮年扶病,衰草低吟。耗尽卿卿心力,尤未料,舍我先行,天悲悯,魂约凤池,永系同心。
锡坤填词,岁在庚子立夏。
日月伴语:
遇见就是缘,每一段不期而遇的经历,都有其价值所在,无论灿烂,还是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