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过这样一种经历:手捧一本书,看着看着就浑身颤抖,痛哭流涕;坐在电视机前,看着看着就面肌抽搐,不能自已;站在流浪汉身旁,看着看着,就,只是想哭。
你有没有过这样一种感受:感觉世界就像一个黑暗的漩涡,你被一只无形的手不停不停地往下拽,直至生命的尽头。
那是身为作家,本能的悸动。
你是一位笔者,一位企图用一支笔改变世界的笔者。
我有一个梦想就是靠一支笔去改变世界。但我更深知,有梦就要去追,而梦从来都不易追。
我常常在想怎样才可以用一支笔描绘出一副优美的画卷。
写作,就像是刺绣、绘画、甚至是做手工。你需要安静地坐在那里,耐住孤独与寂寞,无数个挑灯的日夜,只有你自己和手边的咖啡。写作的人都该与艺术沾边,因为他们是伟大的艺术家,他们拿起一支笔细细地描摹,在复杂的结构中加入一个个动人的细节,像是宏大的石凿加上微小的雕刻。
每一个伟大的作家不该只被冠名为作家,他们更是艺术家。
写作,最开始是自我情绪的凝化。只是单纯的想要写出自己不能说出的事情,因为不想被人知道,所以就在文章中设置了一个又一个密码,即便没有几个人能打开你心灵的枷锁,起码,你自己也已经打开了。
我想要改变世界。说出这话,我都自觉羞愧。我又有什么能力去改变呢,但我知道总有人可以。在每一个世纪之初、之中、之末,总会有伟大的艺术家诞生。作家、音乐家、画家等等。他们就像明灯指引着千千万万的人。我们这个时代,也会有。
但在有梦想的同时,我也在想如何才能写出像它们那样优秀的文章。
受苦受难,博学多才。
你是否觉得自己经常陷入困顿,被生活折磨得体无完肤?没关系,不要害怕,那是上帝在告诉你,你已被选定,成为下一个文豪。
但同时你也要保持清醒,在痛苦的磨砺中不断地充实自己。博学也是创作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一个博览过群书的人和只读过一两本书甚至是没读过书的人会形成巨大的差别。前者会在不自觉间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而后者则会在碌碌的社会中随波逐流,更有甚做了社会的毒瘤。
敛于内而显于外。
“真正有学问的人就像麦穗一样,饱含鼓胀的粒时,它们便谦逊地低垂着头不露锋芒,而如果是空的,他们就会挺立昂首,自以为是。”
关于作品本身。反映社会。多以讽刺、抨击、揭露为主。虽然笔法形式各异,但内容几乎都是与当时的社会紧密相联。冷静地思考下,难道就因为我们生在和平年代就没有那些世界级的文豪了吗?难道只有在社会黑暗时期才会显出文人的重要性吗?不是的,我们只不过就是被和平的外衣蒙蔽了双眼,不愿意再去看,再去想。
你能从这个社会看到什么,决定了你能够写出什么。
而你能从社会中经历什么,决定了你能够创造出什么。
经历,在此时此刻,在每时每刻都显得如此的重要。一个优秀的作家绝对不仅仅只是作家。因为他需要经历。只有亲身体会过才会懂的深刻。只有亲身体验过贫苦才会明白劳苦人民的心情,只有亲身体验过疾病才会明白病人的无助与苍白。一个作家之所以要历经苦难,那是因为上帝要让你从中感悟,发现,并传播到世界。
一个作家的天马行空都是建立在经历的基础之上,即便你只是凭空想象,也肯定要基于大量的阅读,并在阅读中想象自己就是书中的主角,去体会,去感悟。现在才觉得妙笔生花其实比想象中的要难得多,美得多。
反观我们自己,我们现在的社会。问题依然很多,只是我们看不到,我们看到了,只是我们不会继续想如何去解决。我们要对自己有更为清晰的定位。一支笔,赋予我们的不仅仅是把字写在纸上,更多的,是让我们去思考现状,发现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即便你不是那个最后做决策改变现状的人,你也可以在潜移默化间改变人们的思想,为决策者提供某方面之一的思考。
而文学的那一小部分意义,不也正是在这里吗?